白瓷雕塑起源于德化窯瓷器,是瓷雕的一種。我國的陶瓷雕塑歷史悠久,“唐三彩”的雕塑技藝達到高峰。唐宋時瓷玩極為流行,宋代江南地區的吉州窯及宋元時期的德化窯白瓷雕塑造型精美,胎質細膩,施釉均勻。
送子觀音像瓷塑
送子觀音像瓷塑,高33cm。該雕塑頭束螺式發髻,披斗篷式袈裟,胸間飾纓絡,手腕飾玉鐲,赤雙足呈半跏趺坐姿坐于高座上。神情嫻淑,姿態端莊。其懷中抱一小兒,小兒呈立姿,左手執元寶,右手揚掌偏外作與人狀(即滿愿狀)。在觀音右側飾有經函卷,下設紫檀木雕底座(后配)。瓷塑胎質略顯粗糙,釉料乳白中微泛青。此像將人物雕塑的生動傳神,在衣飾和手勢的處理上頗具匠心。送子觀音題材的造像在北宋時期即已有之,到明清時期大量出現!睹罘ㄉ徣A經·觀世音普門品》云:“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彼妥佑^音像即典出于此。從該像的胎質、釉色及人物形象特征看,與康熙年間德化窯所出作品相似。人物造型接近生活,為人們喜聞樂見,具有較強的藝術觀賞價值。
德化窯白釉鶴鹿仙人雕像,明,高39cm。
瓷塑人物鶴發童顏,雙眼微睜,面帶慈祥笑容,身穿寬大鶴氅,怡然自得地盤坐于洞石之上。其頭微偏,兩臂交叉扶于石桌之上,右手托一經卷,儼然是一位仙風道骨的老神仙。洞石左側臥一小鹿,昂頭豎耳,凝視老人。洞石右側立一仙鶴,長腿,曲頸,作尋覓狀。鹿與鶴的動靜完美結合,給瓷塑增加了不少生氣和情趣。通體施白釉。老人背后戳印陰文篆書“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記。
何朝宗能夠燒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除與他的高超技巧有關外,也與德化窯使用的瓷土和燒制技術密切相關。首先,德化窯瓷土中氧化硅含量較高,在高溫作用下,常常呈現出玻璃品相,胎體細密,透光度好。其次,從釉色上看,德化窯使用的胎釉氧化鐵含量低,氧化鉀含量高,燒造時采用中性氣氛,因此克服了白瓷純凈度不夠的缺憾,其釉色更純凈,光照之下,尤為明亮。再次,瓷塑家充分掌握了瓷土燒制過程中的收縮作用,利用這種收縮度,使作品立體質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