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鑒賞知識 > 古籍善本《淳化閣帖》

    古籍善本《淳化閣帖》

    來源:  瀏覽 3241

    《淳化閣帖》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官刻叢帖, 《淳化閣帖》是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將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經雙鉤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未净辏992年),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禁內,名《淳化閣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
    《淳化閣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宋太宗(趙炅)淳化三年(992年)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然后摹刻成為法帖。大臣登二府者賜一部,此即淳化閣法帖十卷,簡稱閣帖。因只是朝廷捶拓,賜本也少,不及百年,原拓已極難得,王著學識不足,采擇不精,標題多誤。淳化閣帖是第一部官刻叢帖,故稱“祖帖”。
    《淳化閣帖》是宋代拓本古籍善本,從印章、提拔都流傳有序,鈐“乾隆御覽之寶”、“懋勤殿鑒定章”等印。白紙挖鑲剪方裱本,麻紙烏墨拓,每頁尺寸縱25.1cm,橫13.1cm。每卷末皆有“淳化三年壬辰歲十一月六日奉旨摹勒上石”篆書刻款,完整難得。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后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古籍善本《淳化閣帖》目錄


    單一(卷四)
    歷代名臣法帖第四
    徐嶠之《春首帖》八行;陸柬之《得告帖》四行;薄紹之《回換帖》六行
    單二(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前有“甲二”卷版標號
    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二行;東晉康帝司馬岳《陸女帖》二行;東晉哀帝司馬丕《中書帖》四行;東晉簡文帝司馬昱《慶賜帖》六行;東晉文孝王司馬道子《異暑帖》三行;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譙王帖》(僅存首行)
    單三(卷三卷四)
    一、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孔琳之(原作孔琳)《日月帖》(自“盛比”行起,僅存后五行);王僧虔《劉伯寵帖》(存前八行,至“乃更”止)
    二、歷代名臣法帖第四
    李邕《晴熱帖》(自“不示之”行起,存其后六行);褚庭誨《辭奉帖》(存前四行)
    單四(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書三)
    《阮公帖》(缺前二行,存后五行)、《家月末帖》二行、《蒸濕帖》四行、《不得西問帖》一行、《丘令帖》四行、《謝生東旋帖》六行、《飛白帖》三行、《遣書帖》(存前三行)
    東一(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前有“三四”卷版標號
    王凝之《八月帖》(存二行);索靖《載妖帖》八行、《七月帖》四行;劉穆之《家弊帖》六行;王劭書標題一行。
    東二(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一”卷版標號
    庾亮《書箱帖》(原作庾元亮)五行;庾翼《故吏帖》、《季春帖》五行;沈嘉《十二月帖》(原作沈嘉長)四行;杜預《十一月帖》五行、《親故帖》僅存起首第一行)
    東三(卷五)
    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四”卷版標號
    智果《評書帖》(第六行“舉體”起,至三十六行“扶風”止)
    東四(卷四)
    歷代名臣法帖第四:
    歐陽詢《比年帖》(自“豈能”行起,存最后二行)、《腳氣帖》三行
    柳公權《圣慈帖》五行、《伏審帖》十行、《榮示帖》六行、《十六日帖》二行、《辱問帖》(僅存第一行)
    后有“四六”卷版標號
    東五(卷五)
    諸家古法帖第五:
    右側中部有“五二”卷版標號
    宋儋《接拜帖》二十一行;衛鑠《急就帖》八行;古法帖《賢弟帖》(僅存首行)
    東六(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九”卷版標號
    唐太宗李世民《數年帖》(自“燋金”行起)存六行,《東都帖》四行;
    唐高宗李治《無事帖》六行、《文瓘帖》二行、《錢事帖》一行、《六尚書帖》四行、《昨日帖》二行、《玄堂帖》(存前六行,至“知此”行止)
    東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書三):
    《遣書帖》(自“一日”行起,存四行,后有銀錠紋)(見圖十三)、《采菊帖》五行、《增慨帖》四行、《由為帖》一行、《月半哀感帖》四行、《獨坐帖》四行、《安西帖》六行、《黃甘帖》(存起首二行)
    東八(卷六)
    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
    《又不能帖》(僅存二行,缺前四行)、《疾不退帖》五行、《兒女帖》五行、《彼土帖》十一行、《譙周帖》四行、《夫人帖》三行、《蔡家帖》(僅存首行)
    東九(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
    前有卷首標題
    《適得書帖》五行、《知欲帖》三行(左上殘損)、《差涼帖》(僅存首行,上損)
    二、倒石,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
    《極熱帖》八行、《冠軍帖》三行、《服油帖》(存前三行)
    其后附正刻數行。
    東十(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上有“丙二”卷版標號
    杜預《親故帖》(缺首行,存后三行);王循《七月帖》五行;劉超《如命帖》三行;謝璠伯《江東帖》四行;王徽之《得信帖》七行;謝莊《昨還帖》僅存前一行
    東十一(卷九、卷二)
    一、法帖第九(晉王獻之一)
    《授衣帖》(自第六行“日憂馳”行起,存后七行)
    《奉別帖》(存前十行,缺末行三字)
    二、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王導《省示帖》七行殘字
    東十二(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下有“一二”卷版標號,上有“甲三”卷版標號
    宋明帝劉彧《鄭修容帖》(存末二行);齊高帝蕭道成《破帖》四行;梁武帝蕭衍《數朝帖》五行;梁高帝《眾軍帖》五行;梁簡文帝蕭綱《康司馬帖》四行;唐太宗李世民《江叔帖》(僅存前二行)
    東十三(卷六、卷十)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
    《日月帖》(自“瞻廓”行起,存三行)、《兄靈柩帖》七行、《省別帖》(僅存一行半)
    二、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
    《夜眠帖》四行、《嫂等帖》(存前九行,至“駱驛”行止)
    東十四(卷六、卷九)
    一、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
    《侍中帖》(缺首行,存后二行)、《敬豫帖》二行(上有橫刻“巳十三”卷版標號)、《清和帖》五行(左下截殘損)、《追尋帖》(僅存“追尋傷”三字)
    二、法帖第九(晉王獻之一):
    《相過帖》(缺前四行,自第五行“盡此”起,存七行(上有橫刻“壬一”卷版標號)、《諸舍帖》二行、《永嘉帖》四行、《鵝還帖》五行、《諸女帖》(僅存首行)
    東十五(卷二、卷八)
    一、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張華《得書帖》四行、桓溫《大事帖》六行
    二、法帖第八(王羲之書三):
    《黃甘帖》(僅殘存二字)、《尊夫人帖》(存三行,右上角殘損)、《日五期帖》四行、《先生帖》二行、《雨快帖》(僅存前二行)
    東十六(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唐高宗李治《玄堂帖》(僅存最末一行)、《遣弘帖》六行;陳叔慎《梅發帖》六行; 陳伯智《熱甚帖》三行、《寒嚴帖》四行
    東十七(卷十)
    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
    《嫂等帖》(自“慰吾”行起,存五行,上有“十卷九”卷版標號字樣)、《鄱陽帖》八行、《鵝群帖》八行、《敬祖帖》(僅存首行)
    東十八(卷五)
    前有卷首標題刻款
    諸家古法帖第五:
    上有“戊一”卷版標號
    蒼頡《戊己帖》四行;夏禹《出令帖》二行;孔丘《延陵帖》二行;史籀《射州帖》二行;李斯《田疇帖》四行;程邈《天清帖》五行
    東十九(卷二)
    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鐘繇《長風帖》(前缺二行,自“居處”行起,存七行);皇象《文武帖》六行、《頑闇帖》九行;張華書標題一行
    東二十(卷二)
    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郗鑒《災禍帖》(僅存后二行);郗愔《九月帖》五行、《廿四日帖》二行、《遠近帖》三行、《想親帖》四行;郗超書標題一行
    東二十一(卷七卷一)
    一、 法帖第七(王羲之書二)
    有卷首標題刻款
    《秋月帖》(存五行,最末行缺)、《桓公帖》殘存八行、《謝光祿帖》殘存首行
    (有銀錠紋一)
    二、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晉元帝司馬!栋曹娞啡、《中秋帖》五行
    東晉明帝司馬紹書標題一行
    西一(倒石,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山濤《侍中帖》八行;卞壺《文墨帖》六行;謝發《晉安帖》六行;王曇首(原作王曇)《服散帖》(存前四行)
    后有“三九”卷版標號
    西二(倒石,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謝莊《昨還帖》三行;司馬攸《望近帖》四行;劉瓌之《感閏帖》四行;王坦之《謝郎帖》四行;王渙之《二嫂帖》八行;王操之《婢書帖》;王凝之《八月帖》
    西三(卷三)
    歷代名臣法帖第三
    有“三五”卷版標號
    王劭《夏節帖》五行;紀瞻《昨信帖》四行;王《靜媛帖》六行;張翼《節過帖》三行;陸云《春節帖》五行;王邃《張丞帖》三行;王恬書標題一行
    西四(倒石,卷五)
    諸家古法帖第五:
    何氏《去留帖》五行;蔡琰《我生帖》二行;
    古法帖《敬祖帖》五行、《鄱陽帖》八行、《度德帖》五行、《亮曰帖》(僅存首行)
    西五(卷四)
    歷代名臣法帖第四:
    前有“四四”、上有“丁四”卷版標號
    褚遂良《家侄帖》(存后七行);
    虞世南《大運帖》五行、《去月帖》六行、《賢兄帖》八行、《疲朽帖》
    西六(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有“一五”、“甲六”卷版標號
    唐太宗李世民《枇杷帖》九行、《辱書帖》十一行、《比者帖》(存九行,缺末行)
    西七(卷八)
    法帖第八(王羲之書三):
    《雨快帖》(存五行,缺前二行)、《長史帖》二行、《得涼帖》五行、《此郡帖》八行
    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其后余石尚多。
    西八(卷九)
    法帖第九(晉王獻之一):
    《余杭帖》(存五行,缺首行)、《節過帖》八行、《愿余帖》七行、《夏節帖》七行、《思戀無往帖》(僅存前三行)
    西九(倒石,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書二):
    《離不帖》三行、《清晏帖》四行、《朱處仁帖》三行、《吾服食帖》二行、《愛為帖》一行、《鹽井帖》三行、《七十帖》(僅存前三行)
    西十(倒石,卷一)
    歷代帝王法帖第一:
    上有“甲七”卷版標號
    唐太宗李世民《昨日帖》三行、《三五日帖》三行、《雅州帖》四行、《道宗帖》二行、《所疾帖》一行、《北邊帖》二行、《八柱帖》八行,《氣發帖》(僅存前二行)
    西十一(卷二、卷九)
    一: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張芝《八月帖》(僅存最末三行,右上截殘損)、崔瑗《賢女帖》四行(右下截殘損)
    二:倒石,法帖第九(晉王獻之一)
    《不謂帖》(自“自勝”行起,存四行)、《阮新婦帖》三行、《奉對帖》九行(尾殘損)
    西十二(倒石,卷五)
    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亮曰帖》(僅缺首行,存七行);懷素《右軍帖》七行;張旭《晚復帖》四行、《十五日帖》三行
    后有“五七”卷版標號
    西十三(卷十、卷七)
    一: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
    《知鐵石帖》僅存最末一行、《玄度何來帖》八行
    二:法帖第七(王羲之書二):
    《還來帖》存最末一行 、《雪候帖》三行 、《知遠帖》三行 、《荀侯帖》五行
    西十四(卷九、卷六)
    一:倒石,法帖第九(晉王獻之一)
    《澗松詩》四行(右上角損)、《仲宗帖》二行、《黃門帖》三行、《外甥帖》二行、《思戀帖》三行、《冠軍帖》三行、《可必不帖》(僅存前二行)
    二:正石不倒,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
    《昨得帖》二行(下截殘損)、《不快帖》四行(下截殘損)、《小佳帖》(僅存首行)
    西十五(卷六、卷二)
    一:倒石,卷六王羲之《二謝帖》僅存五字,卷尾刻有淳化三年款。
    二:歷代名臣法帖第二(此石漫漶不清)
    鐘繇《白騎帖》四行、《;继范、《雪寒帖》四行、《長風帖》(僅存前二行)
    西十六(卷五,倒石)
    諸家古法帖第五:
    前有“五五”卷版標號
    智果《評書帖》(自“羲及隸篆”行起,存十三行)、何氏《投老帖》十三行
    后有“五五”卷版標號
    西十七(卷七)
    法帖第七(王羲之書二)
    《長素帖》(缺首行,“得敬豫”行起)存二行、《知念帖》六行、《長風帖》三行、《謝生帖》三行、《初月帖》四行、《時事帖》七行
    西十八(卷二,倒石)
    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有卷首標題
    張芝《冠軍帖》存十九行,“不見奴”行后缺
    西十九(卷五)
    首行有“五三”卷版標號,上端有“戊三”標號
    諸家古法帖第五:
    古法帖《賢弟帖》(缺首行,自“之傷”起)存七行,隋朝法帖《慧則帖》八行
    智果《評書帖》(存起首五行)
    西二十(卷二)
    歷代名臣法帖第二:
    前有“二九”卷版標號
    王珉《此年帖》(自“少憂”起)存二行、《十八日帖》二行、《嫂何如帖》四行、《欲出帖》七行;王珣《三月帖》四行;王廙《廿四日帖》(殘存首行)
    西二十一(卷十)
    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
    《鐵石帖》(自“寒不適”行起,存八行)、《知鐵石帖》五行)
    后有卷版標號“十卷二”

    上一篇:《備物昭誠·祭器圖》

    下一篇:隋代古籍善本章草書出師頌卷

    更多關于 古籍善本《淳化閣帖》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