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鑒賞知識 > 古籍善本收藏鑒定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古籍善本收藏鑒定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來源:  瀏覽 2063

    古籍收藏一直是文人喜歡做的事情,隨著中國人文化素質普遍提高,古籍收藏的人也在增多,但是很多人不懂得古籍鑒定,那么出入古籍收藏門檻的人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學習古籍鑒定呢?
     1.版本分類
    對古籍版本作鑒定與辨偽,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古籍的浩繁,研究者往往從刻印地區、時代先后、刻印機構、版式、裝幀等多方面著手,將其細作分類,大抵如下:
    按刻書時間區分,計有:唐卷子本、五代刻本、宋刻本(北宋本、南宋本)、遼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國刻本等;
    按刻書機構區分,計有:官刻本(包括國子監本簡稱監本、興文署本、經廠本、武英殿本簡稱殿本、內府本、府學本、州學本、縣學本、藩府本、官書局本、各地書院本)、家刻本、坊刻本等;
    按刻書地區分,計有:浙本、閩本、蜀本、高麗本(即朝鮮本)、東洋本(日本本)、越南本等;
    按雕版印刷情況分,計有:精刻本、寫刻本、單刻本、叢書本、道藏本、祖本、原刻本、翻刻本、影刻本、初印本、后印本、遞修本、百衲本、舊版、通行本、邋遢本、書帕本等;
    按字體、裝訂大小分,計有:大字本、小字本、巾箱本、袖珍本等;
    按印刷顏色分,計有;紅印本、藍印本、朱墨本、三色(或五色、六色)套印本等;
    按內容多寡、評注等分,計有:足本、增訂本、刪節本、批點本、評注本、配本等;
    按活字性質分,計有:泥活字本、銅活字本、木活字本、鉛活字本、鐵活字本、瓷活字本等;
    按其價值或使用價值分,計有:孤本、珍本、善本、校本、進呈本、四庫底本、殘本、不列尾、批校題跋本。
    另外,非雕刻版文獻可分:抄本、舊抄本、傳抄本、影抄本、稿本、上版稿本、手稿、清稿、底稿、拓本、影印本、鈐印本、石印本等。
    上述概念的外延有不少是相互包容的,只是從不同角度來審視罷了。

    2.雕刻本鑒定要點
    鑒定古書,首先可注意其封面與牌記。今日所見,以明清刻本居多,而是時書籍有不少刻有封面,封面除書名外,大多刻有作者、雕版時間、書坊字號,如清雍正刻本《李義山詩》封面為:“雍正八年攜,華亭趙潤川解,《李義山詩》,金陵劉晰公梓!鼻迩】瘫尽段骱咀搿,封面刻:“乾隆乙亥刊刻進呈,《御覽西湖志纂》,賜經堂藏板!币话阌蟹饷娴臅,據以斷代是可靠的,但也有一些書例外。一是原書版片易主后,封面重新調換,以新面目出現,其內容卻是舊的,并末重新刻版,只算是重印。比如,汲古閣書版,在毛晉身后便轉歸他人,如《十七史》版片轉到了席氏手中,席氏即將各卷首大題下“毛氏汲古閣印”諸字挖去,補刻“洞庭席氏”,實質上僅是改頭換面而已。另一種情況是整套書均由后人依樣翻刻,翻刻時將原書封面只字不誤地照刻,初看誤以為是原刻本。遇此情況,只要在序跋末尾留意撰寫時間即可。這種情況,不妨解釋為刻工的文化程度低、辦事古板或書坊主人的好古情趣,但若是蓄意作偽,則會盡可能地喬裝打扮,故還得從其他方面去一一識破。
    牌記又叫書牌子,多刻在序目后或卷尾書末,類似現在版權頁上的出版社名稱,如明正德本《文獻通考》,在卷三四八末刻有“皇明正德己卯歲暮獨齋刊行”雙行牌記。有些牌記內容較長,如嘉靖本《初學記》序末刊:“光祿大夫行右散騎常侍集賢院學士副知院事東?ら_國公徐堅等奉敕撰纂初學記一書,近將監本是正訛謬,重寫雕鏤,?本,并無荒錯。買書君子,幸希評鑒。嘉靖丁酉歲冬書林宗文堂刊行”。這很能說明選用底本、?钡惹闆r。
    序、跋是著者或與之有關的師友、后學撰寫的該書成書過程、寫作緣起等,一般序在前,跋在后,撰寫時間一般距刻印時間不遠,可以作為鑒定年代的一個依據。但單純靠序跋題寫時間還不可靠,因為不少書籍在翻刻時將原序依樣刻錄,因此得看看共有幾篇序,以最近的一篇來推算。當然,遇到將序年挖改作偽的情況,還將憑字體、紙張等其他特征來辨別。
    題跋、識語是藏書家、鑒定家直接寫于其所藏之書卷首或卷尾的個人研究心得,借此可了解該書的流傳情況,同時也提供了名家的鑒定見解。如北京圖書館藏宋本《友林乙稿》前扉有袁克文跋,趙銹藏明版《韻語陽秋》卷三末有趙氏題識。其他如黃裳等著名收藏家也多喜在珍愛的書上題語。與題語同時出現的是藏書印章,如××樓、××閣、××齋、××堂、××軒以及藏書家姓名、字號等等,自然也是鑒別時代、了解流傳的一項內容,但它同題語一樣,也有偽作。
    書名的冠詞,有時可直接知道該書的寫作年代,如稱“國朝”、“皇朝”、“皇明(或清)”、“大明(或大清)”、“圣宋”等,一般都作于當代,而若重刻,則冠以“重刻”字樣,或將“皇”、“國”等字刪去不用。如《圣宋文選》、《皇元風雅》、《大明一統志》、《皇清經解》等。而元人撰《國朝名臣事略》,清人撰《國朝先正事略》等均為當代人所刻的當代人著作。
    避諱是遇到當朝君主或所尊者時所采用的改字、空字、缺筆等文字書寫現象。如宋微宗名趙佶,則書中凡遇“佶”及吉、咭、詰等字均要回避。明熹宗名朱由校,“由”字缺末橫筆,“!弊鳌拜^”。這樣,在鑒定版本時,諱字便也是一個內容。這方面的詳細情況,陳垣先生有專著《史諱舉例》(中華書局出版),可參閱。不過避諱情況在具體實施時亦有疏密,如明初甚疏而萬歷后趨密,不能一概而論。
    在查閱一些古籍著錄書時,常見有“××葉,××行”的記錄,這便是行款字數等的版式統計描述,因為不同的版本,其版式規格尺寸不一,行數、字數也不同。另外,邊欄、魚尾、書口(版心)、版框高度也不同。如《后漢書注》,宋王叔邊刻本為半葉13行,行23或24字,細黑口,左右雙邊;黃善夫刻本為半葉10行,行18字,細黑口,四周雙邊。
    紙張在古籍版本鑒定中也有重要的作用,茲將常用的幾種紙作一簡介。

        麻紙:分黃、白兩種。黃麻紙色略黃,稍粗糙,有的較白麻紙略厚;白麻紙潔白光滑,背面較正面粗糙且有草棍等粘附,質地細薄,堅韌。紙紋均寬,約一指半。宋刻本多用白麻紙,元后期多用黃麻紙,時紙紋漸窄,約一指。明初仍用之。
    羅紋紙:色白,質地柔軟,具明顯橫紋,似絲織羅綢,故名。自宋以來代有制造,但宋刻本有此紙者鮮見。
    棉紙:又稱皮紙,分黑、白兩種。白棉紙色白,質地細柔,纖維多,韌性強;黑棉紙色黃黑,韌性稍差。明前期多用。嘉靖前較細薄,隆、萬后稍粗厚。清初僅見少數印本。
    竹紙:色微黃,稍脆,宋元至明初問有使用,嘉靖后較為普遍。
    開化紙:細膩、潔白,薄而韌性強,柔軟。清內府刻本及揚州詩局刻書多用之。嘉、道后質次量少,家刻本中偶有采用。
    連史紙:潔白純凈,正面光滑,背面稍粗糙,但無草棍紙屑粘附,紙料較細。乾隆后所用甚多。
        宣紙;因產于安徽宣城而得名。分為多種。料半紙,薄而質地細,色潔白,綿軟有彈性,可以作繪畫印書,晚清、民國有些書用之。玉版紙,能吸水,晚清、民國印金石、書畫冊等多用此紙。棉連紙,摹拓銅器、碑刻及印書畫用。
    毛邊紙:米黃色,正面光滑,背面稍粗,質脆,乾隆后用得較多。
    太史連紙:稍黃,質地細潔而有韌性,乾隆后與上述毛邊紙為兩種最常使用的印書紙。

    另外,了解前人的著錄,包括具體某種書的字體、行款、版式、卷數、刻印年代、刻印地點等內容,均可一一查核。如《四庫簡明日錄標注》,對各種不同版本均有說明,其他如已出版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及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幾個大館的善本書目均可查考。古人所編的書目,如宋晁補之《郡齋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等也可按需翻閱。

    最后要提出的一點,就是版本鑒定標準中的“軟件”,即檢閱書的內容本身,諸如制度、習俗、用語等,有時都可以成為年代鑒定上的佐證。如《劉知遠白兔記》,向與《荊釵記》等合稱為四大南戲,收入《新編五代史平話》,曹元忠1911年在該書跋語中稱其為宋巾箱本,事實上該書有多處不避宋諱,早有人懷疑它是元刻偽托。近又發現,書中所用的某些詞匯只在金、元才出現,宋人不可能講元人的話,宋刻本自然是靠不住的。如講到劉知遠在李家的傭工,《新編五代史平話》稱作“驅口”,按:驅口即元人所說的奴婢,而明成化刻本則改稱“年作”,可見刻本年代不同,內容上有時會體現出來。
    古籍善本
    古籍版本的賞與辨

        古籍版本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其間刻印出版的書籍漢牛充棟,那些古籍善本流傳到今已不僅僅是書本了,同時也是文物和珍貴藝術品。這時的它們除閱覽與研究功能外,還具有重要收藏價值和巨大增值潛能。
       
        古籍版本是知識的載體,是文化的結晶,是可供賞鑒的歷史文物。古籍版本的魅力,內容自不待言,從形式上看便妙趣無窮。一些法書名家寫刻的本子無疑是精美的書法藝術。古籍版本追求印刷工整,加上紙墨精良,是字字分明、頁頁生輝。倘是原版初印。展卷更覺心曠神怡。  
     
        古籍版本的古色古香隨時代還有所不同,如宋刻墨色香淡,至今將宋版書打開仍有香氣,而元代用墨多不如宋。明清甚至用調和之墨,當然,也有刻印皆佳者。一些古籍善本雕刻精致細膩,設色沉穆古雅,散發出濃郁藝術氣息。
    古籍版本的鑒別:
    其一、依據版本的牌記、木記、條記鑒定;
    其二、依據原書序跋鑒定;
    其三、依后人題跋識語、名家藏章;
    其四、依書中諱字鑒定;
    其五、依書名冠詞鑒定版本;
    其六、依據書籍用紙來鑒定。
    古籍鑒賞秘要

    一、古籍版本作偽的原因和歷史

        制作古籍偽本和制作偽書的原因不同,偽托古人著書的原因很多很復雜,一般來說有三條。一是社會原因。由于歷代兵燹動亂,自然災害,典籍的散失與積聚變動極大,原書佚失,后人據記載而偽造古書。二是政治原因。由于統治階級內部的派系斗爭,為了制造輿論,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偽托古人造假書。三是好事者所為,目的在於欺世盜名,招搖撞騙,擴大個人的社會影響,是為名利私欲所驅。這些都不是經濟原因所使。版本作偽就不同了,經濟因素是其決定因素,不法書商利欲熏心是其根源。當然還應當考慮到促發這種貪欲膨脹的客觀因素,比如古書舊本的流傳日稀和藏家的爭購,使古書舊本的商品價值日益增長抬高,加上附弄風雅者和居奇牟利者推波助瀾,更使作偽者有機可乘,有空可鉆。

        偽本想要冒充的大都是價值較高的版本,是值得作偽者冒險的版本。確切的說,偽本主要是偽宋本、偽元本,很少有人去假造明本、清本,因為古書版本的商品差價主要反映在宋元舊刻和明清新刻之間。而且偽造舊本需要具體、一般的物質條件,必須有與古本舊本形態接近相似的版本為基礎。很難設想有誰能在一個與古本相差很大的版本上作假到可以亂真的程度。所以偽本一般都是以元本充宋本,或以明本充宋、元本。清代刻本形式特征去古已遠,作假很難。當然也有以明清劣本偽充明清善本的情況,如用翻刻明世德堂《六子全書》本冒充原刻本,但這在偽本中畢竟是次要的少數。

        古籍版本作偽是舊時代的怪胎,是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宋元刻本在宋元時代并不珍貴,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南渡避難時,忍痛割愛,把藏書棄去。她"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 后又去書之監本者","獨余少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三代鼎鼐十數事,南唐寫本數篋"。明初,宋元舊本雖損失慘重,日益稀少,但當時還沒有形成追復宋元古風的勢態,宋元舊刻的身價并未憑空拔高,書商作偽的氣候尚未成熟。而這些條件都是在明中期才逐步具備的。嘉靖時代出現的仿宋刻本既反映了時代之風尚,同時也為偽本制作者提供了制作偽本的基礎。況且那時宋元版本的身價已達到了按頁計價的程度,作偽者有暴利可圖,見利忘義,也就無所不為了。所以偽本的大量產生應在嘉靖之際。據明萬歷間高濂《燕閑清賞箋》"論藏書"條記載:"近日作假宋版書者,神妙莫測。將新刻模宋版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中藺紙,或用糊褙方簾棉紙,或用孩兒白虎紙,筒卷用槌細細敲過,名之曰刮,以墨浸去嗅味印成;驅⑿驴贪嬷袣埲币欢,或濕霉三五張,破碎重補;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號;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將宋人姓氏扣填;兩頭角處或妝茅損,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爐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熏黃,儼狀古人傷殘舊跡;或置蛀蟲于柜中,令蟲蝕作透漏蛀孔;或以鐵線燒紅,錘書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轉折;種種與新不同。用紙裝襯,綾錦套殼,入手重實,光膩可觀,初非今物,仿佛以惑售者"。類似的記載在其它萬歷間筆記札記中還能找到,這說明版本作偽之風當時已熾烈。乃至清代,宋元舊本更見稀罕,而且清人重視版本勝過明人,宋元舊刻更是身價百倍,書商制偽變本加厲。這在清人著作中屢見記載。郭麓《靈芬館詩話》說:"近時初印本仿宋刻之精好者,以物染紙舊色。其無缺筆者,或另刻一二頁,或偽刻年號以實之。"蔣光煦《拜經樓藏書踢跋序》說:"舊刻舊抄本之中,苕賈弊更百出,割首尾,易序耳,剔畫以就諱,剜字以易名,染色以偽舊,卷有缺,劃版以雜之,本既亡,錄別種以代之,反復變幻,殆不可枚舉"。民國時代,北京、上海等地的某些書商還專門雇傭工匠來制作假本,手段之高明竟使專門研究版本目錄學的行家里手也上當受騙。解放后,通過對舊書行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種舊時代的罪惡才從根源上得以消除。但是,延續了數百年的版本作偽活動,畢竟在社會上留下了不少難以鑒別的贗品。這也正是版本研究工作者現在仍需學習掌握版本辯偽方法的原因。
    二、古籍作偽手法
    1、偽改書名、著者以充罕見之書
        過去的藏書家選擇善本書時,罕見之書是一條重要的標準。書賈利用藏書家以稀為貴、奇貨可居的心理就剜改書名、著者,偽造罕見的書。如杜氏《通典》二百卷,明嘉靖十七年王德溢、吳鵬有刻本。因為唐杜佑撰的《通典》流傳較廣,倘若以原書真實面貌出現,對藏書家不會有多大吸引力。書賈就將書名剜改為《國史通典》,同時剜去題下杜佑的名銜,加印"南宋禮部尚書錫山郡寶國賢撰"字樣,序文也作刪改,還在書名和著者剜改的地方鈐了 "南京翰林院印"和季振宜的藏書印,以掩飾剜改的痕跡,經過這樣的剜改,就成了罕見的奇書樂。元刻明修本《晉書》,書賈動手剜改了書名,稱為《兩晉人物傳》,并偽題"無錫王達撰"。這樣一改,使人感覺書名既冷,著者亦奇,比大家熟知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更容易吸引某些藏書家的注意,大可收到射利的目的。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是地理方面的名著,書賈為了制造罕見書的假象,把書名改為《游名山記》。類似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很需要引起警惕,切不可一見假造書名、著作不見各家著錄便認為奇貨可居,故應謹防受騙上當。

    2、增刪刻書牌記
        古書中的牌記是考證一書的出版人、出版地和出版年代的重要依據。有這塊牌子無這塊牌子,書的版本價值是很不一樣的。書賈抓住這一點,怎么對他有利,他就怎么干。北京圖書館藏有一部王國維 親筆題跋的明嘉靖刻本《孔子家語》,刻印精良,書品極好。但書賈硬在書前加了一頁刻書牌記,右上角豎行題稱"陳眉公先生重訂:,中間豎行大字題名《孔子家語》,左下角署"古關楊敬泉梓"。陳眉公即陳繼儒,明萬歷時人。本來是嘉靖時刻的書,卻安上了一塊萬歷時的刻書牌記,目的在于借重陳眉公的大名以抬高本書的學術價值,并想利用這塊牌子來說明此書版本的完整性和確切性。二者合一,此書便 可以身份大增,書賈從中獲得。清初刻本《詩人玉屑》,書前原有"處順堂藏板"的刻書牌記,且有"重刊元本"字樣。由于書機時作偽,撤去了這塊刻書牌記,竟騙過了墨海樓蔡氏。蔡氏以元刻本收進,察覺上了當,卻 又反手賣給了別人。這種增換刻書牌記的情況,往往在明清之際所刻的從書中和翻刻本中時常發生。萬其是翻刻本貌似原刻本,作偽方法簡單,只需抽去牌記,略加偽飾即成。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牌記雖是鑒定版本的重要依據,但不能輕信,應該多方考證,審慎鑒定。

    3.剜改序跋。
        剜改序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撤換序跋冒充古刻舊刻而從中獲利,在古書版本造偽中亦屬司空見慣的現象。尤其是在配合其他作偽手段時,挖改序跋中緊要之處,更是屢見不鮮。如時彭大翼輯的《山堂肆考》二百二十八卷,明萬歷二十三年刻本。書賈將書名控改為《書言故事》,同時將題下彭大翼纂著的"纂著"兩字剜下,偷梁換柱貼在書賈加印的"錫山陳幼學"名字下面,投藏書家所好。為了證明這部書確系無錫陳幼學纂著,書賈還對《山堂肆考》原書序文進行剜改,在凌儒的序中就有兩處被挖改:一是交序文第六頁后半頁害蟲去后,杜撰墨"無錫陳夫子好古士也"。二是第七頁文字也作了篡改:"集而成編,總之二面四十卷,名曰《書言故事》",與剜改書名著者相呼應。因此,凡古書中無序有跋,或序跋與的內容自相矛盾時,切不可輕信其中所題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而應當多方考證后,再做決斷。

    4.染紙造蛀以充古刻舊刊。
        明高濂在《遵生八箋》中曾對染紙和偽造蠹魚蟲蛀痕以作偽有精細的描寫和精彩的議論:近日作假宋版書者,神妙莫測。將新刻摹宋版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中繭紙,或用糊褙方簾綿紙,或用孩兒白虎紙,簡卷用棰細細敲過,名之曰刮,又墨浸去臭味印成。破碎重補;蚋目涕_卷一二序文年號,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將宋人姓氏扣真兩頭角處;蛴蒙趁婺トヒ唤,或作一二缺痕,以燈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薰黃,儼然古人傷殘舊跡;蛑弥坠裰,令蟲蝕作透漏蛀孔;蛞澡F線燒紅,錘書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轉折,種種與新不同。用紅色裝襯綾錦套殼,入手重實,光賦可觀,初非今書仿佛,以惑售者;蛟锒,令人先聲指為故家某姓所遺。百計數人,莫可窺測,收藏家當具真眼辨證。

    以上說明,染紙以充舊刻,這種作偽手法早在明代就已經有人采用。同時明代還有書坊染仿舊紙,然后印行古書的,關于這一點,商濂還沒有談到。而近代書賈則是利用清時的影寮刻本進行染色,以充舊刻。

    5.版本雜拼。
        用幾種不同版本雜拼成一部書,是書賈出售殘本的一種作偽手段。一般以一種較好的殘本作為基礎,殘缺卷用其他版本或其他書拼配,再進行加工,掩飾雜拼的痕跡,以完整的原刻本的面貌出現。有一部《史記》,一百三十卷,明嘉靖四年汪諒刻本。殘存一百十卷,其中卷缺四十八對五十五、八十二至八十七、一百十二至一百十七。書賈為了將這部《史記》配成足本,從明喜靖四至六年王延哲刻本湊齊二十卷配予汪諒刻本。這樣就成 了一部完整的汪諒刻本的《史記》。為將這部明嘉四年汪諒根據宋紹興刻本翻刻的書充宋本,書賈剜去目錄后"明嘉靖四年乙酉,金合汪諒氏刊行"兩行刻書年款,同時剜去題下校題者姓氏,把紙染成暗黃色,給人以古得古色的感覺。還在序和目錄前后偽鈐敢"季振宜印"、"錢謙益印"、"牧齋藏書"等名家藏書印。因王延哲刻本也是翻宋刻本,書賈同時染了紙,初看似宋槧,如果不找書影對比,很容易上當。無錫市圖書館藏的《唐詩品匯拾遺》十卷,書賈竟用了三種明刻本拼湊而成。卷一至卷五是半頁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單魚尾,卷端題《唐詩品匯拾遺》;卷六、卷七、卷十是半頁十行,每行二十字,白口,雙魚尾,卷端、書口均題《唐詩拾遺》;卷八、卷九則是明俞憲輯的《刪正唐詩拾遺》的殘卷,但版刻年代、版刻者不同,而后一種是另一著作輯本,書賈硬把這三種書湊合在一起,在書前加了一篇明成化十二年陳煒撰的字,就把這部殘本偽造成明成化間刻的《唐詩品匯拾遺》了。

    6.割改目錄、卷數。
        目錄是全書的綱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書的章節體例,可以借以了解古書由于刊刻者、刊刻時間不同,目錄卷數會產生差異。書賈常常利用這個特點,刪割目錄,剜改卷數,以殘本充全書。書賈除剜矚 目錄、纂改卷次外,還有偽加目錄一法。此法常見于叢書零種掃作偽;即將幾種叢書零種合在一起,加上一個目錄,另成一書。如元陶宗儀編的《說郛》,清順治三年兩浙督學周南刻本,存五面六十種。書賈將這些書合起來偽題書名《儒林學!,明無錫萬鏜輯,還在書前杜撰了和篇尤鏜自序。盡管存書多達五面多種,書賈還是不厭其煩地偽加了目錄,同時還鈐了清名家阮元的藏書印"文選樓",將若干叢書零種改頭換面,冒充一部完整的稀見叢書。

    三、比較版本優劣的方法
    一般來說,比較版本優劣有如下幾種方法:

    1、文字
        版本文字是比較版本優劣最基本、最有代表性的方面,通常對善本的解釋就是?本、錯字較少的版本。比較版本文字的方法就是?,它與?睂W中的版本對校法從方法上講是一回事,不同的是,前者用?钡姆椒ū容^版本文字優劣,后者是用版本的異同來?蔽淖。換句話說,比較版本文字是?睂W在版本學中的應用,而版本對校是版本學在?睂W中的應用。從這里也可以看出版本學與?睂W之間的密切關系。另外,兩者在程度上也有差別。比較版本文字,只是對古籍版本的內容文字作局部的、初步的?,以為優劣比較的典型分析。而版本對校是?惫偶囊环N方法,要求用各種版本對古籍作全面深入的?庇喺。

        比較版本文字,先要校出異同,然后才能分辨優劣。文字優劣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正誤,二是優劣。如果一個本子的誤字較另一個本子少,那么兩本的優劣是很容易分辨的。問題在于判斷版本文字的是并非輕而易舉之事。

    2、篇幅
        版本差異還表現在全書的篇幅結構上。因為古籍版本在傳刻過程中往往由于各種原因而增加、減少、改變其篇幅結構,以致出現不同版本的篇幅結構異同,其中自然存在著優劣之分。

        版本篇幅以正文部分的差異最為重要,最能顯示版本的優劣。正文的差異大多出現在集部圖書里,像經、史、子類的大部分書記籍,正文內容早已定局,差異多在個別文字、局段上。而古人詩文集的編篡刊印,大多有一個艱苦費日的過程,才漸趨完善。余嘉錫《四庫總目提要辯證》說:" 凡宋人文集,往往有前后數本,多寡互異,大抵編輯愈后,卷數愈多"。歷代文集基本如是。以杜甫詩集為例,最初有唐人編輯的《杜甫集》六卷本、樊晃《小集》六卷本、卷數不詳的顧陶刻本和后晉開運二年官書本,以及二十卷的孫光憲序本和鄭文寶序本。后有宋人孫僅編集的一卷本和蘇舜欽編集的《老杜別集》二十卷本。北宋仁宗寶地二年(1039),王洙"搜裒中外書凡九十九卷,除其重復,定千四百有五篇,凡古詩三百九十有九、近體千有六。起太平時,...............視居行之次,與歲時為行鉑,分十八卷,又別錄賦筆雜著二十九篇為二卷,合二十卷"。這是宋代最完善的一次杜詩編集。

        另外,重刻古籍常有節錄之本。節本與原刻足本想比,很容易看出兩者的優劣。節本大都是叢書中的版本。比如北魏羊銜之《洛陽伽藍記》,歷朝翻刻,傳 本極多,大致分為兩個系統。一種是五卷的足本,如《西今逸史》本、《津逮秘書》本、《學津討原》本、《真意堂三種》本、《廣漢魏叢書》本、《增訂漢魏叢書》本等等。另一種是一卷或不分卷的節錄本,如《說郛》本、《五朝小說》本、《舊小說》本等等。雖然節本中也有個別文字較勝的可勝之處,但從篇幅的完整性來說,畢竟不如足本為優。

        比較版本篇幅內容的差異優劣,應該根據不同類型的圖書,采取多種相適應的方法。比如宋代著名目錄著作《郡齋讀書志》的袁州刻本和衢州刻本,孰優孰劣,自清以來,一直從說紛紜,莫衷一是。孫猛《論(郡齋讀書志)的成書、版本源流及衢袁二本優劣》一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目錄書的特點,把《郡齋讀書志》的篇幅內容分成收錄書量、序文、分類、歸類、編排、書名的著錄、卷數的著錄、編纂者或注釋者的著錄、解題等九個方面,來對衢本、袁本作比較。經比較,發現衢本收錄書量較袁本實際多出十九部,小序多十三篇,類目多設兩個。兩本歸類不同的有四十六例,大多衢本較優。類目編次雖兩本都有鼠亂之處,但衢本仍比袁本稍微整齊可觀。

    有收藏價值類:
    10、十成品相:書中除有作者、主編簽名、鈐印、題詞外,要求書的整體全新,略有翻過,但不能留有其它異樣。
    9、九成品相:曾經多次翻閱,但不曾廣泛借閱的書。要求書大體新。封面、封底間有自然輕度磨損、折痕?捎胁貢吆唵晤}記、鈐印。除此,不能有其他筆痕、污跡和破損。
    8、八成品相:曾經流動性較大的書籍。除封面、封底、內頁有不能除去的少量污跡,書邊、書角有少量磨損外,全書不能破損。
    7、七成品相:主要是指二手書或購于舊書攤的舊書。除封面、封底、內頁可有一定磨損、卷角、有少量缺角、破損、筆跡外,不能有過大的污跡、筆跡和損壞。
    6、六成品相:主要是批有傷痕和修補過的舊書。除書有總分傷痕、折痕、筆跡、破損和修補外,不能缺皮少頁和有大面積的筆痕、污跡。
    無收藏價值類的古籍:
     5、五成品相:無封面或有封面、封底但書內有殘缺和破損程度大的書。
    4、四成品相:無封底,無書脊和破損嚴重的書。
    3、三成品相:無封面、封底、書脊及版權頁的書。
    2、二成品相:只留有扉頁、內容提要的書。
    1、一成品相:殘缺特別嚴重的古籍書。

    上一篇:收藏古籍要知道的古籍版本專業術語

    下一篇:《金瓶梅詞話》

    更多關于 古籍善本收藏鑒定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