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收藏動態 > 歷史遺忘的大夏國王朝-西夏

    歷史遺忘的大夏國王朝-西夏

    來源:  瀏覽 3135

    西夏是中國11-13世紀在西北建立的大夏國的別稱。西夏作為當時中國的第三大勢力,在西北地區稱霸兩個世紀,前后共歷十個皇帝。西夏前期與北宋、遼朝對峙,后期與南宋、金朝鼎足,在中國中古時期形成復雜而微妙的新“三國”局面。西夏不僅創造了轟轟烈烈的民族歷史,繁榮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對北宋、遼國,南宋、金國以及回鶻、吐蕃的關系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甚至起到制衡作用。
    中國有后朝纂修前代歷史的傳統,但元朝作為遼、宋、夏、金朝的后朝,卻僅修了《宋史》、《遼史》、《金史》,而沒有修夏國史,這就使很多西夏歷史資料未能通過正史保留下來。
    西夏王朝由黨項族建立,就像契丹之于遼國,女真之于金國,那么中國歷史上的黨項族到底是何來歷?
    黨項族有久遠的歷史,編纂于7世紀中葉的《北史》、《隋書》以及后來的《舊唐書》等對黨項族都有記載,認為黨項族是漢朝西羌之別種,魏晉之后慢慢強大起來。

    早期的黨項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東部地區,即今青海省東南部、四川省西北部的廣袤的草原和山地間。西部為吐蕃,西北部為吐谷渾。當時黨項族已經有很多部落,每一部落為一姓,其中以拓跋部最為強大。那時,黨項族還處于原始社會的晚期。唐初,黨項族拓跋部首領拓跋赤辭歸唐,被任命為西戎州都督,賜以唐朝皇室李姓。

    7世紀吐蕃勢力不斷壯大,后來黨項族直接受到其強大勢力的擠迫,散居在今甘肅南部與青海境內的黨項部落,于8世紀初期不得不請求唐朝允許,陸續北上內遷,從而拉開了黨項族民族大遷徙的序幕。
    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這樣大規模的族群,要扶老攜幼,趕著牛羊等牲畜,攜帶著帳篷,越過像秦嶺、大巴山這樣崎嶇難走的山路,是多么艱辛,需要多大的勇氣!然而這個民族堅持下來了,他們在唐朝的支持下找到了新的居住地,并在此發展壯大起來。唐朝把原設在隴西地區的靜邊州都督府移置慶州(今甘肅省慶陽),以黨項族大首領拓跋思泰任都督,領12州。

    8世紀中葉,唐朝爆發安史之亂,吐蕃進而奪取河西、隴右之地,這些地區的黨項部落再一次東遷到今陜北一帶。一些黨項部落曾幫助吐蕃攻打唐朝,致使長安陷落。中唐以后,大部分黨項人分布在今甘肅東部、寧夏和陜西北部一帶,在新的地區繁衍生息。

    唐末黃巢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入唐都城長安,黨項族首領宥州刺史拓跋思恭與其他節度使響應唐僖宗的號召,參加鎮壓黃巢義軍,收復長安,這是黨項族第二次到達西安。這次他們為唐朝立下了大功。拓跋思恭因功被封為定難軍節度使,再次被賜李姓,管領五州,治所在夏州(今屬陜西省靖邊縣),此地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赫連勃勃所建大夏國的都城,據說筑城時在其特有的夯土中加灌糯米汁,城墻極為堅固,勁弩難入。

    從此黨項族開始了事實上的地方割據。五代時期,夏州黨項政權先后依附于中原的梁、唐、晉、漢、周各朝,并在與鄰近藩鎮縱橫捭闔的斗爭中,勢力不斷壯大。
    后來在黨項族首領李繼遷、李德明、李元昊祖孫三代的領導下,奪取了更大的城池靈州,又在懷遠鎮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首都(今寧夏銀川市),西向占領了河西走廊,終于在1038年正式建立了與宋、遼鼎立的大夏國。
    西夏領土轄今中國寧夏、甘肅大部,陜西北部,內蒙古西部和青海東部的廣大地區。這一地區自唐朝后期至五代、宋初一直處于多民族、多政權爭奪之中,戰事不斷,動亂不已,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人民生活在動蕩不安的社會之中。

    公元9世紀末,黨項族從西南方遠道遷徙到這里,逐步壯大,自李德明時期又占領整個河西地區,確立了西夏的版圖基礎。西夏統治者在境內采取了積極的措施,發展經濟和文化,使原來這一相對落后地區的生產力水平有很大提升,確立了西夏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西夏統治者選擇位于銀川平原賀蘭山下的懷遠鎮(今銀川市)為都城,建成后升為興慶府(后改為中興府)。興慶府有灌溉之利,農業發達,交通便利,在西夏時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西安以西最大的都會。那里有皇宮、宗社、衙署、學校、寺廟、街巷,西部賀蘭山下有西夏帝陵。這里不僅是黨項族、漢族、吐蕃、回鶻等各民族共居的多民族城市,也是接待宋朝、遼朝、金朝使節的大城市?梢哉f,西夏時期造就了現在的西北重鎮銀川市。
        蒙古軍隊武力滅亡西夏時,西夏文物典籍遭到大規模破壞,很多關于西夏的歷史文化也就深埋在歷史塵埃之中,使西夏變得朦朧而神秘。盡管人們可以通過宋代史書以及元代編修的《宋史》、《遼史》、《金史》中關于西夏粗疏的記載,大略了解西夏的梗概,然而比較詳細的情況就無從說起了。
    從1038年李元昊稱帝開始,到1227年被蒙古消滅,西夏一共存在了將近200年,在這其間有沒有出現過特別值得一提的帝王?西夏自元昊算起,共有十代皇帝,其中有幾位皇帝不僅在西夏時期業績突出,在中國歷史上也應有一定地位。

    第一位是文韜武略,開辟兩百年皇朝基業的元昊。

    西夏第一代皇帝景宗元昊,雄才大略,稱帝立國,與宋遼抗衡,指揮與宋朝三次大戰役: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之戰,都取得勝利,使宋朝損失慘重。在定川寨之戰后,宋朝宰相呂夷簡驚恐地說:“一戰不及一戰,可駭也!边@些戰例已被列入中國戰史的典型。隨后他又審時度勢,與宋朝和解,訂立“慶歷和盟”,這一和盟使當時的中國重新劃定勢力范圍,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新的、互相承認的三國,出現了三個皇帝。元昊是為西夏奠基、發展的代表人物。

    第二位是少年力挽狂瀾,擒殺謀朝篡位權臣奸黨的毅宗諒祚。

    西夏第二代皇帝毅宗諒祚襁褓即位,15歲時便不畏強臣、智勇兼備,設計殺死陰謀篡國奪權的權臣沒藏訛厐,力挽狂瀾,親自掌政。這比清朝康熙皇帝逮捕專權的鰲拜時還小一歲。他也和康熙一樣,傾慕、學習漢文化,尊崇漢禮、漢學。他經常率兵打仗,親冒矢石,后在戰場上受傷,英年早逝。

    第三位和第四位是重視文教,在位時間很長的崇宗和仁宗。

    西夏崇宗乾順3歲繼位,16歲親政。他重視文教,大力發展儒學,建立學校,設立培養人才的養賢務,在西夏文化史上起到劃時代的作用。其子夏仁宗仁孝,在金朝支持下,一舉誅殺了企圖分國篡權的權臣任得敬及其黨羽,后由著名宰相斡道沖輔佐,繼續其父政策,提倡文教,實行科舉,修訂律令,校印佛經。他更加重視以儒治國,尊孔子為文宣帝。

    在漫長的中國封建社會中,從唐朝至清朝,對孔子代有封謚,都封其為文宣王,唯有西夏的仁宗朝尊為文宣帝,這是中國歷史上對孔子空前絕后的尊號。這一崇高尊號的封謚發生在西夏,證明西夏統治者已經把儒學視為最重要的統治思想。

    中國歷史上,漢武帝劉徹在位54年,清世祖康熙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西夏崇宗在位54年,創造從漢武帝至清世祖1700多年間在位時間最長的記錄。而崇宗的兒子仁宗仁孝也在位54年,父子二人連續在位108年,創造了中國的歷史之最。他們二人在位時間長,反映當時西夏約一個世紀的時間大體安定,在中國歷史上也不多見。

    與同時代的王朝相比,地處中原的宋朝歷史文獻和文物十分豐厚,更有《清明上河圖》這樣精美寫實的社會風俗畫;與西夏同為少數民族王朝的遼國、金國,也因有大批文獻可徵,有眾多文物可鑒而顯得具體生動。而西夏社會甚至比起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兩千年前的漢朝,也顯得面目模糊,是資料的稀缺使我們覺得西夏好像是那么遙遠和陌生。

    其實宋朝也有一些專門記載西夏歷史、社會、軍事的書籍,如《西夏須知》、《羌爾雅》、《夏國樞要》、《治戎精要》等,但很遺憾,這些文獻大多沒有保存下來。只有王稱所作《東都事略》中有兩卷專門記載西夏事跡,有幸流傳至今,可謂鳳毛麟角。假若記載西夏社會的著述都流傳至今,西夏社會的面貌當不會像現在這樣神秘難解。

    西夏主體民族黨項族在西夏滅亡后,歷經元、明逐漸融入臨近民族而消亡,其歷史文化更少人問津。黨項族的語言、文字也隨著民族的消逝而成為死語言、死文字。

    上一篇:龜茲考古中唐代重要駐屯遺址有哪些

    下一篇:雞年說關于雞的文物古董

    更多關于 歷史遺忘的大夏國王朝-西夏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