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董 > 鑒賞知識 > 古代龍缸官窯瓷器為什么難成器大

    古代龍缸官窯瓷器為什么難成器大

    來源:  瀏覽 4090

    龍缸是官窯瓷器專為皇家使用的瓷器類別,但是受到瓷器燒造工藝的制約,古代燒造出來的龍缸成品非常的少。
    明萬歷時期,景德鎮窯役繁重,民不聊生。奉皇帝之命燒造龍缸,無奈器大難成,久而不得。傳說窯工童賓只身越入窯火之中,大龍缸果然得以燒成。童賓由此也被大家奉為窯神來祭拜。暫且不論窯神故事的真實性有幾分,從實物遺存和文獻記載均可知,明代嘉萬時期御窯燒造龍缸是確有其事的。
    萬歷皇帝的定陵出土帶有嘉靖年款的龍缸,表明了嘉靖時期龍缸的燒造。
    北京西郊十三陵中的定陵,是明代萬歷皇帝朱翊鈞的陵墓,墓葬出土品中有3件青花大龍缸,直徑達70厘米,上繪青花云龍,色澤極為鮮艷?顣按竺骷尉改曛啤。
    朱翊鈞為什么要用嘉靖年制造的龍缸來陪葬呢?
    原來在景德鎮御窯廠內設有龍缸窯32座,專燒“大龍缸”,燒造龍缸的工匠叫“龍缸匠”,另外還有敲青匠、畫匠和各種夫役等,燒造一個龍缸需要很大工力,并且技術要求較高,稍有不當就會造成次品。
    萬歷二十七年(1599)稅監潘相在景德鎮監造龍缸,窯工們饑餓苦累,還要遭受皮鞭的毒打,由于逼迫嚴緊,窯工童賓跳火自焚,激起了工匠的反抗,于是“哄然停工”不再復工,直到萬歷皇帝朱翊鈞死時,龍缸還沒有造成,只好用嘉靖時燒造的龍缸入葬。
    唐英也曾作《龍缸記》,其中不僅描述了發現明代龍缸的事實,還提及了面對“古物”的態度:“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于物也,凡聞見所及,必考其時代,究其疑識,追論其制造之原委,務與史傳相合。而一切荒唐影響之說,不得而附和之”。
    青龍缸,邑志載,前明神宗間造。先是累弗成,督者益力,火神童公憫同役之苦,激而舍生乃成。事詳神小傅,此則成后落選之損器也。棄置僧寺墻隅,余見之,遣兩輿夫舁至神祠堂西,飾高臺與碑亭封峙以薦之;蛘咭裳, 以為先生好古耶,不完矣;惜物耶,無用矣;于意何居?余日:否,否,夫古之人之有心者之于物也,凡聞見所及,必考其時代,究其疑識,追論其制造之原委,務與史傳相合。而一切荒唐影響之說,不得而附和之……由志所云,萬歷已亥到今,雍正庚戊相去凡一百三十二年,其不淪于瓦礫者必有物焉。實呵護之余,非有心人也,神或召之耳。故記之。缸徑三尺,高二尺強,環以青龍,四下作潮水紋,墻口俱全,底脫。

    《江西大志》中有關于龍缸窯的記載,記錄了嘉靖三十八年以后:

    因青窯數少,龍缸窯空閑,將龍缸大窯改砌青窯十六座,仍存龍缸窯十六座,以備燒造龍缸之用。
     
    文獻所載,加之龍缸及龍缸窯的存在,證明了嘉萬時期龍缸的燒造。除此之外,龍缸窯需改砌才能作為他用,也說明了龍缸窯的特殊性,它在窯爐構造、甚至于窯門寬度上都與燒造其他瓷器的窯爐有較大差別。依照《江西大志》中的記載,嘉萬時期,龍缸窯生產周期為19天,每窯次裝燒1口,每兩月可出窯3次,即出缸3口。即便如此,還是會因“口罄肚凸、均屬難成、雖經造解,然皆百選一二”,可見其燒造難度。
    據《明史》記載,早在嘉萬之前,正統時期景德鎮就曾奉命燒造青花龍缸:
     
    正統元年,浮梁民進瓷器五萬余,償以鈔……宮殿告成,命造九龍九鳳膳案諸器,既又造青龍白地花缸。王振以為有璺,遣錦衣指揮杖提督官,敕中官往督更造。

    其中提到的“宮殿告成”應指正統時期重修謹身、奉天、華蓋三大殿工程完工,如此“青龍白地花缸”則是為此而燒造。雖太監王振“以為有璺”,應是有龍缸并沒到達合格的使用標準,因此沒有燒成;但后又“敕中官往督更造”,其結果并未提及。長期以來,在故宮等地的傳世器物中也未見正統時期燒造的龍缸。而以紫禁城內現在所有的殿前大缸來看,都是金屬質的,這應是當時燒造龍缸未成的結果。即便嘉萬時期有燒造成功者,也已經不作為宮內殿前使用了。直至清代,紫禁城內再也沒有用青花大缸陳設于殿前的做法。

    上圖的龍缸是1988年在東司嶺發現的。直至2014-2015年,經過考古發掘,又發現了一些龍缸的殘片:
    與早期的發現不同的是,新發現的龍缸出土位置明確、地層關系清晰,從考古地層學的角度證明了此類龍缸的年代。這不僅為早期發現的正統風格的青花龍缸“正名”,也有力地證明了正統到天順時期御窯燒造之盛,并不存在所謂的“空白期”。同時,御窯廠遺址發現的集中埋藏的龍缸殘片,以實物材料驗證了《明史》中關于正統時期曾經燒造龍缸但未成的記載:而將不合格的產品打碎處理,也符合那個時期御器廠處理淘汰品的方式。至于唐英在《龍缸記》中所記發現了未被打碎處理的龍缸之事,應與隆慶以后御器廠不再打碎處理落選品相關,只是棄置在御器廠內。

    明代景德鎮窯工為燒造龍缸付出了多少已無從考證,但留存至今的文獻、龍缸、龍缸殘片以至景德鎮老城區中的龍缸弄,都為我們講述著關于龍缸的故事。

    釉里紅云龍紋缽缸,清康熙,高36cm,口徑40.5cm,足徑40cm。
      缽缸圓口內斂,鼓腹,圈足。內外施白釉。外壁釉里紅裝飾。以釉里紅描繪海水江崖雙龍戲珠圖案,龍睛以青花點飾,雙龍從海水中騰起,威武矯健,作戲珠狀。近口沿處繪青花弦線兩道。
      此缽缸造型古樸端莊,胎體堅硬,釉色瑩潤,釉里紅的發色純正。
      清康熙朝由于掌握了銅紅的呈色技術,因此釉里紅瓷燒造得相當成功,不論小品還是大器,均造型古樸,胎體堅致,釉色濃淡分明,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龍缸


     清乾隆 青花紅彩龍紋大缸

     清乾隆 青花紅彩龍紋大缸 高46   口55   底31厘米
            寬弧口沿、腹部弧度小、收底,平底微凸呈一餅形狀;胎堅細,通體施白釉,釉面光亮勻凈,微發青;外壁口沿下有一行 “大清乾隆年制”楷書官窯款?谘厣嫌眉t彩描繪菊花;外腹壁則用青花結合紅彩精繪五條正面、側面龍,形態不一、雄壯威猛,在怒濤兇涌的大海上穿行于祥云之間。
            龍缸裝飾手法系采用青花勾勒圖案輪廓再填以紅彩突出主題紋飾,工藝精妙。此種器身繪制龍紋的大缸是專為宮廷使用而定制,稱為龍缸。其造型龐大規整,燒制難度高,成品少。因此清末《景德鎮陶歌》稱詠:“龍缸有供自前朝,風火名仙為殉窯。博得一身煙共碧,至今青氣總凌霄”,足見其燒制工藝的艱難?梢娫谇宕善鳠旒妓嚾绱藡故齑蟾谉斐晒Φ膸茁室埠苄。

    明清燒造大缸工藝有有一定的技術,但是技術還不完善,明之前的宋代也沒有大缸,所以人家說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根本不存在。


    上一篇:高足碗

    下一篇:清道光描金粉彩瓷器無雙人物圖碗

    更多關于 古代龍缸官窯瓷器為什么難成器大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