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瓷器不是常人理解的確數只有五種顏色,而是概數以紅、綠、黃、紫、黑、藍等釉色為主,還有米黃色、黑色等顏色,五彩瓷器分為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大類,屬于釉上彩品種,古人習慣叫洋彩或者硬彩。
五彩瓷器是在宋代釉上加彩發展而來,經過元明的沉淀,到了明朝中期發揚廣大,成為彩色瓷器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五彩瓷器是在景德鎮素胎瓷器上,或已繪局部圖案的青花瓷上以紅、綠、黃、紫、黑、藍等彩描繪圖案紋飾,再經彩爐低溫燒成。再配以其它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彩。
元代五彩瓷的釉色以紅、綠或者紅、綠、黃彩居多,其中是以紅色為主色調并勾勒全部紋飾的輪廓,綠色映襯,黃色點綴,畫面較為濃艷。
明宣德時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紅、綠、黃三色為多,明早期基本繼承元代的傳統工藝也主要以紅、黃、綠為主要顏色做裝飾,但隨著制瓷工藝的不斷發展,到宣德年間,開始出現了工藝較為復雜的青花五彩的品種。
到明代中期,逐漸有了獨具時代特征的五彩,像成化五彩瓷,采用釉下青花描繪輪廓,在釉上在輪廓內加彩,這也就是早期“斗彩”稱謂的來源。嘉靖、萬歷時期的官窯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種彩相結合,稱青花五彩。
清代五彩較前代五彩有了較大發展,除了繼續沿用明代的紅、黃、綠等顏色釉外,還加入了藍彩(其濃艷程度超過青花)和黑彩,改變了明代釉下與釉上結合的青花五彩燒制技法,減少了燒制的工序,大大提高了五彩的產量。并且,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多種彩色,除了白地五彩和青花五彩以外,還增加了豆青地的五彩、米地五彩、藍地五彩、黑地五彩、紅地五彩等等,燒制品種多樣,紋飾趨于多樣,顏色更加嬌艷動人。
康熙五彩在明代五彩的基礎上又創造性地使用釉上藍彩與金彩,使五彩的顏色愈加豐富。藍彩厚而濃艷,彩之外圍有一層光暈。黑彩漆黑光亮。特別是由于金彩的廣泛使用,使五彩瓷更加富麗堂皇?滴跷宀蚀善饕云鋬灻赖脑煨、鮮麗精致的紋飾而成為康熙朝瓷器中較有代表性的品種。清雍正、乾隆時期粉彩成為彩瓷的主流,五彩制品顯著減少,但雍正時期五彩的工藝水平并不遜于康熙時期。瓷畫用筆用色均很精湛,畫風高雅有韻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