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瓷器上歷經幾百年的把玩和自然風化,一定會形成皮殼和包漿,古瓷器上的“蛤蜊光”是由皮殼和包漿多種因素形成的,自然離不開歲月的沉淀。所以只要瓷器釉面上找到老化特征光澤一定是古瓷。只有真正老化特征光澤瓷器才值得收藏,也是我們鑒定古瓷依據之一。
古瓷器上的“蛤蜊光”的光澤有“緊、潤”兩個特點,整體上看瓷器整體釉面,釉面整體光感不一致,但每個部位的光澤瑩潤且聚光,聚光是“緊”的一種表現。當然古瓷釉面包漿的跟施釉薄厚不一導致釉面的光澤不一致也會有區別的。古瓷隨著年代的久遠,將會出現剝釉等老化現象,皮殼和包漿的“晶化”現象也更為明顯。
古瓷器隨著年代增加釉水的分子結構從無序向有序方向發展,“晶化”現象生成肉眼不可見的“微晶”和“雛晶”,加之釉面老化風化產生肉眼不可見的坑洼,釉水燒成時的氣泡以及由于釉水老化形成的細小空洞,導致外界光線照射古瓷釉面時,釉水內部晶體,氣泡,空洞之間反復的無規則的折射反射并吸收光使得釉面光澤比新瓷瑩潤柔和。瓷器的“緊皮亮釉”就是這種狀態。
瓷器燒造工藝好的古瓷相對不易老化,釉面老化形成的坑洼并不是非常明顯。保存環境好,釉面的包漿顆粒細膩,結構緊湊,表面光滑。絕大部分古瓷表面都有曲面,光澤瑩潤內斂,緊皮亮釉,光澤集中不散并且瑩潤。
從瓷器釉面看古瓷釉面的極小一點上的反射光澤,雖然釉面坑洼不連續達不到上節說的“緊皮亮釉”的視覺效果,但是極小一點的面積依舊是皮殼和包漿共同作用的老化光澤,單看這一點反射光澤則達到“緊皮亮釉”的視覺效果,而新瓷由于折射出釉面光波能量強并且散亂使得釉面整體散場,因此古瓷釉面星點狀的反射光點較新瓷清晰,其反射的光澤較新瓷堅挺緊致。
談談古瓷的老光
上新下老,新老對比
古代瓷器釉面上的玻璃光、中性光、亞光
包漿與皮殼的不同使釉面形成玻璃光、中性光、亞光,這與包漿成分、結構以及瓷器釉面形成皮殼息息相關。
玻璃光的古瓷絕大多數質量好且保存環境好。出土(水)器一般來源于高檔的完整墓道,有活水的古井河道,包裝完好的窖藏等。傳世品一般保存在錦盒,箱子等封閉容器里。這些地方相對密閉而干凈,密閉空間氣體相對靜止,含氧量低,環境氣體也按密度分層,產生的氣體包漿細膩,為玻璃光的產生提供了外部因素。燒造質量好的古瓷釉水玻璃化程度高,釉面平整光滑,抗風化老化性強,為玻璃光的產生提供了內部因素。
中性光的古瓷保存環境相對產生玻璃光的環境稍差,古瓷質量也相對一般。出土(水)器一般來源于較普通的墓道,河道淤泥,窯廠遺址等。傳世品一般保存于與空氣直接接觸的生活環境,灰塵微粒較多。這些環境包漿物質顆粒較粗,器物自身較容易被氧化風化,釉面反射的光澤達不到玻璃光的效果。
啞光的古瓷一般保存在較差的環境中。出土(水)器一般來源于坍塌的墓道,海撈出水瓷及其他含腐蝕性物質的環境。傳世品基本看不到啞光古瓷。這些環境共同特點是含有酸堿等腐蝕性物質,對釉面有強烈的侵蝕,破壞玻璃質使釉面一定程度失光。即使環境有一定的腐蝕性,只要釉面沒有破壞徹底,皮殼一樣生成,包漿一樣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