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御窯瓷器中的黃釉只限于御用,而且在明清皇宮中的黃釉御用瓷器也有著明確的等級劃分,黃地用什么等級的黃釉瓷器,皇后用什么等級的黃釉瓷器,皇妃用什么等級的黃釉瓷器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因為“黃”與“皇”諧音,故以黃色象征皇家的尊貴,今天樣子收藏介紹一下黃地礬紅瓷器。
黃地礬紅瓷器以在明代黃地紅彩瓷器發展而來的,因為紅彩在元代和明代早期都是以高溫銅為著色劑,雖然銅紅釉瓷器純正鮮艷呈色不穩定,溫度掌握不好就容易燒成黑色,而礬紅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因為是低溫紅釉。所以礬紅釉呈色比較穩定,在燒造工藝上比出高溫銅紅容易得多,因此,御器廠便以礬紅取代了銅紅作為紅釉瓷器成色劑。高溫銅紅釉瓷器自元代由景德鎮窯創燒成功后,經歷了明早期時期的輝煌,到明代晚期已趨于沒落,到了清代礬紅取代了銅釉色瓷器。
黃地礬紅瓷器工藝
黃地礬紅瓷器工藝始于明宣德年間,到了明代中晚期嘉靖彩瓷中多以黃釉為地,礬紅彩涂繪,留出黃地圖案構成主題紋飾,有的兼有劃花。黃釉突顯皇家尊貴,紅色突顯喜慶的氛圍點綴。
黃地礬紅瓷器都是低溫釉瓷器,所以需要經過兩次燒成,首先是燒造高溫白瓷,然后涂抹黃彩和礬紅二次燒造而成。雖然兩種彩都是以氧化鐵為著色劑,但是黃彩礬紅彩所含PbO(氧化鉛)和Fe2O3(三氧化二鐵)的量卻不相同。黃彩中PbO的含量在40%以上,Fe2O3的含量為3%,因此Fe2O3能全部溶于釉中并以三價鐵的形態使釉呈黃色。而紅彩中PbO的含量不高,Fe2O3的含量卻高達30%-50%,大部分氧化鐵不熔于釉中,而是以超細顆粒狀態懸浮于鉛釉表面而使釉呈紅色。
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燒造工藝是先燒成黃釉暗花,然后用礬紅彩涂色地,托出黃色的主題花紋,色調對比艷麗。這種“黃上紅”技法彩色鮮艷,花紋精美,突顯皇家身份。
黃地紅彩纏枝蓮紋葫蘆瓶,高45.1厘米,口徑5.1厘米,足徑13.4厘米。通體黃釉紅彩劃花裝飾,枝蔓以礬紅彩裝飾點綴。
黃地礬紅瓷器一般都是在重要的場合使用的瓷器,一般是皇帝大婚瓷器使用比較適宜,黃色突顯皇家身份,礬紅彩突顯吉慶氛圍,因為中國在喜慶的日子都喜歡用紅色妝點,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在過年的時候為什么貼紅對聯,就是古人傳承下來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