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建筑動態 > 郭沫若故居

    郭沫若故居

    來源:  瀏覽 1619

    郭沫若故居中國有兩處一個是郭沫若出生的地方樂山郭沫若故居,一個是郭沫若去世的地方西河沿8號北京郭沫若故居,現在是

    北京郭沫若故居
    北京郭沫若故居是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8號(什剎海西南岸),現為郭沫若紀念館,紀念館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80平方米,大門坐西朝東,門匾“郭沫若故居”為鄧穎超1982年9月題寫。1982年被列入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
    郭沫若紀念館所在地前身是清代和砷的王府花園,后因和砷被抄,花園遂廢。同治年間,此處成為恭親王的草料場和馬廄。民國時,恭親王后代把此地專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為宅院。1965年,北京市調整路名和門牌號以前,這里原為 “西河沿8號”。新中國成立以后,這里先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大使館館舍,后由宋慶齡同志居住。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這里度過了他一生最后的15年。
    北京郭沫若故居它是一座大型四合院,清乾隆年間曾是和珅的花園,到了咸豐、同治年間,是恭親王的馬號。清朝亡后,達仁堂樂家藥鋪的樂松山住在里面。新中國成立之初,樂氏家人把包括這所庭院在內的一批財產捐贈給了新生的共和國。隨即,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大使館被安排在這里。接著,宋慶齡、郭沫若分別在此工作居住過。
    和珅花園也好,恭王府也好,并未在院落留下任何特別的建筑,只有大門西南方向一眼樂家用過的水井是恭王府留下的遺物。隨著城市現代化的腳步,昔日的水井早被覆蓋廢棄了,直到2000年春天才被紀念館修復,重見天光,成為這座庭院歷史變遷的見證。
    步入郭沫若紀念館庭院,草坪上郭沫若全身銅像是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司徒兆光創作的。銅像神情怡然,似在小憩,又似沉思。郭沫若紀念館館長郭平英介紹說,郭老生前也愛在院子里這樣坐坐、看看。為了塑造出這一尊銅像,司徒花了三年時間研究資料、征求意見,并且別具匠心地把塑像放在院落里而不是進門入口。因為郭老生前最愛銀杏樹,將塑像放在銀杏樹下,銅像才像活了一般,為紀念館增添了一種詩意。另外,在院落里一對雕刻生動的石獅子蹲坐在樹下,為草坪增添了幾分新奇和活力。垂花門前兩口不成對的銅鐘與兩株古柏相伴為伍,稍高的一只鑄于明天順元年,另一只鑄于清乾隆年二年。石獅、鐘都是郭沫若生前的收藏。
    郭沫若故居的院子是不規則形狀,前院有兩座小山,居住的院落位于院子的北部,是一個二進的四合院。前院中有一棵高大的銀杏樹、郭沫若坐像,二進院中種有臘梅和海棠。后院有葡萄或紫藤之類的攀爬植物的架子。
    大門是垂花門,進入大門后是由正房、東西廂房組成的院落,正房與東西廂房都有檐廊,還有抄手游廊將檐廊銜接起來。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后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東西廂房及后排東房為生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
    從正房西側的耳房可以進入由后罩房以及東西暖廊組成的里院。
    里院的暖廊把正房的后檐廊,和后罩房的前檐廊連接起來,并用窗戶將靠外的一側封閉,窗戶下面安裝暖氣,形成全室內的環境。
    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
    四川樂山郭沫若故居
    樂山郭沫若故居位于四川省樂山市沙灣城區文豪街315號,距成都150公里,樂山市35公里、峨眉山市25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嘉慶年間,是一座中式穿斗結構平房,由四進三井和一個后院組成,有大小房間36間,建筑面積1108平方米,占地面積2148平方米,至今保留古樸風貌。 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樂山市沙灣城區文豪街315號,是郭沫若誕生和少年時代生活的地方。郭沫若故居名由啟功先生題寫。郭沫若故居是一座三進中式木結構小四合院和一個小后花園。第一院的左測房間,是郭沫若誕生處。中院右側房間是郭沫若“結婚受難”時的新房;后院緊連小花園,有一間面對綏山的廳房,即為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館”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榮天崗掃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詩,即作于此。舊居年久失修,面目全非。近年經維修恢復原貌,于1981年11月16日郭誕辰九十周年時公開展出。   沙灣是當代大文豪郭沫若的誕生地,郭老在這里度過童年時代,留下了不少珍貴文物和史跡: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沙灣,"綏山毓秀,沫水鐘靈",這正是歷代文人對沙灣的贊譽之詞。橫貫光潔度灣城區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東的四進穿斗木結構平房,這就是飲譽中外的郭沫若故居。故居前傍沫水,后依綏山,創建于清代嘉慶年間,后經逐步擴建,至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達到目前規模,共有大小房間36間。今天,它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郭沫若早年的詩作《早起》、《荼溪》、《村居即景》等即作于此。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于舊居墻后,占地3.35畝,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筑,館內亭臺相接,環廊相連,竹木森森,池水漣漣,奇花異草,幽香陣陣。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老的著作、有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

     

    上一篇:英親王府

    下一篇:李蓮英墓地探秘

    更多關于 郭沫若故居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