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建筑動態 > 北京朝陽區有哪些胡同

    北京朝陽區有哪些胡同

    來源:  瀏覽 3367

    北京的胡同西城區和東城區的胡同保留的比較完整,那么北京朝陽區有哪些胡同?新中國成立時,轄域內僅朝陽門關廂、東便門關廂等少數地方有居民,其他廣大地域都是農村,F有據可考曾稱為胡同的,共計27條,目前僅殘存2條。文中年代系指20世紀年代,區的稱謂系指朝陽區。
    一、 朝陽區存在的胡同

    化家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東部。南北走向。北起朝陽門外大街,南至芳草地北巷與芳草地東巷相接。東側與東大橋路平行。長280米,北段寬約2.5米,水泥方磚路面;南段寬5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代。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胡同兩側50年代建平房居住區,60年代建簡易樓3幢。兩側有陳經倫中學(原朝陽中學)、朝陽紙盒廠等單位。北口東側有藍島大廈。1990年拆除北口西側平房,興建藍島西區。南段路旁行道樹為國槐。路的北端,被新修的東西向朝外南街截除。

    三豐胡同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東西走向。東起朝外市場街,西至朝外頭條。中與三豐南巷、朝外二條、秀水胡同、盛管胡同相交。北側與凈住胡同、盛管南巷平行。長360米,寬3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該胡同原有一座清代古剎三佛寺(早圮,遺址無存),遂以寺得名。1966年取“三佛”的諧音更為此名。兩側除民宅外,另有市新華實業公司及糧油、副食、蔬菜、日用百貨店等。
    二、朝陽區已拆除的胡同

    吉市口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條,南至朝陽門外大街。中與吉市口頭條至八條、楊家胡同等11條街巷相交。東側與吉市口中巷平行。長400米,寬4米。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代。南口原為雞鴨市場,故曾名雞市口。民國初,寓意吉祥,取其諧音,易名為吉市口。民國后期改名為吉市口胡同。該胡同及其以東地區,原居民多為工匠、手藝人、小商販等城市貧民,住房矮小簡陋。自清末民國初,此胡同以東地區就已形成大片居住區。隨之產生了西起吉市口頭條、二條,北至吉市口七條、八條的吉市口東巷、吉市口中巷等派生地名。這些小巷的長度為300—400米不等,均寬2.5米,原為土路,60年代末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和人行通道。清代該地為八旗兵東城副指揮署和北營外西一守備署所在地。據《宸垣識略》載:“東城副指揮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北營外西一守備署在朝陽門外雞市口頭條胡同!毙轮袊闪⒑,駐有區第二教師進修學校、區城建公司、東城區建筑公司七隊、區挑補繡花廠等企事業單位。居民庭院植有棗、柿、桃、杏、丁香、榆葉梅、紫薇等植物。該處曾有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位于吉市口二條的水月庵,又名萬祿寺,建于清代,為四合院式格局,原存關公殿3間及東西配殿各3間,后為區第二教師進修學校占用,1992年拆毀。位于吉市口七條3號的觀音寺,建于明代,曾存破舊大殿6間,西耳房2間,后為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另據《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該地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戲園名隆和園,后因上座率不佳而倒閉。1991年吉市口列為危房改造地區,1992年和1995年分兩批拆遷,F已改建為新的統建住宅區,F朝外北街北面是吉慶里居民區,朝外北街南面是吉祥里居民區。北京市民主黨派辦公樓駐吉祥里小區。

    元老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北部。南北走向。中段向東微彎,略呈弧形。北起吉市口八條,南至朝陽門外大街。中與吉市口頭條至七條、元老下三條至下五條相交。西側與吉市口東巷平行。長500米,寬4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明代。相傳明代曾有一位官宦門第的袁姓老人住此,故名袁老人胡同,清代訛傳為元老胡同。區公安分局和安全分局曾駐該胡同1號。北口有吉元飯館和一些個體戶經營的小百貨、飲食、縫紉攤點。胡同兩側無行道樹,僅有居民庭院種植的果樹和灌木等。該胡同南口原有一些歷史悠久的店鋪。古香古色的店鋪門臉,隨著朝陽門外大街拓寬改建,被新的商業網點所代替。據傳有一家錢莊,清乾隆帝南巡途經此地曾在該錢莊打尖歇腳。此后,生意興隆不衰,至民國后期才拆除翻建。該胡同隨吉市口地區變。

    楊家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北部。東段和西段為東西走向,中段為南北走向;兩處九十度直角拐彎,似呈搖柄狀。西起朝陽門北大街,東至吉市口胡同。長380米,寬4米。原為土路,6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末。因該胡同原居民中多為楊姓,故名。兩側民宅多為舊平房與四合院。曾駐有北京朝陽醫療器械廠、朝陽小學、朝外副食品門市部等單位。2003年拆除,現為空場。

    篩子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中部偏北。東段為東西走向,與吉市口頭條平行。中段連續三處九十度拐彎,轉為南北走向。東起元老胡同,南至朝陽門外大街。長140米,寬2米。水泥方磚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相傳該胡同在清代有許多制做篩子的手工作坊,故名。胡同兩側多為四合院式的簡陋平房。除居民庭院種有零星樹木外,無其它綠化。1988年朝陽門外大街拓寬時拆除。

    水門關胡同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東西走向。東起朝外二條,西至朝外頭條。中與盛管胡同北口相通。北側與朝陽門外大街平行,南側與盛管北巷平行。長120米,寬1.8米。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國初。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為使漕運至大通橋下的船只梯航至朝陽門、東直門的糧倉附近,在疏浚護城河時,于該處設置水門關,故胡同以此得名。居民以回族居多,約占50%。胡同兩側為年久失修的破舊平房民宅。胡同內曾建有一座清真禮拜寺,早已廢圮。1993年拆除,原址上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盛管胡同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水門關胡同,南至三豐胡同與秀水河胡同相接。中與盛管北巷、盛管南巷相交。東側與朝外二條平行,西側與朝外頭條平行。長300米,寬3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該胡同原為白家大院,50年代合并后命此名。據傳,此名由筆管胡同演化而成。胡同兩側全系破舊簡陋的平房民宅。1993年拆除,原址上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秀水河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三豐胡同與盛管胡同相接,南至雅寶路。東側與朝外二條平行,西側與朝外頭條平行。長550米,寬4—6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代。清代至民國期間,該地原有一條水溝,每到雨季排水不及,兩側民房則被淹,故曾名臭水河。60年代初治理為暗河道,并將原地名雅化。居民以回族居多。路旁行道樹為柳樹,株距間種花灌木,兩側建有花壇。路容整潔。1998年拆除南段兩邊民宅,擴寬道路,建起高樓(京華豪園等)。2002年拆除北段西邊民宅,現為空場。

    凈住胡同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呈東南、西北走向。胡同中段約100多米長度中有六處拐彎,為全區拐彎最多的一條胡同。東起景升西街,西至朝外二條與盛管南巷相接。中與朝外三條、四條相交。長310米,寬3米。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該胡同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寺廟,名凈住寺,亦稱喇嘛廟,故曾名凈住寺(寺廟早圮,遺址無存)。1975年地名普查時,更為此名。除胡同西口有一座簡易兩層小樓外,西側均為簡陋平房民宅。另有市標準件廠倉庫和一些個體戶經營的旅館、小吃店。2003年拆除,現為空場。
    榮盛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中部。北起朝陽門外大街,向南約60米折向西至朝外市場街。中與南營房一至五條相交。長350米,寬3—5米。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民國期間。因胡同北口原有一座榮盛軒飯莊而得名。中段和西段由兩條小巷組成,故曾名榮盛夾道。50年代將原北大街、菜市場正街、菜市場東街并入該胡同,遂更為此名。該胡同兩側企事業單位和商業、服務業網點較多,有沙發靠墊廠、朝陽文化站、朝陽藝術幼兒園、東大橋稅務所、仁義旅館、榮盛旅館、華東旅館、榮盛食品店、紫光影院等。1996年始陸續拆除,在原址上建遷移來的雅寶路市場,俗稱“大棚”。2002年拆除“大棚”,建昆泰國際中心。

    南營房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中部。東西走向。東起神路街,西至朝外市場街。長220米,寬4米。水泥方磚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此地原為清代駐扎八旗兵的兵營,又位于朝陽門大街南側,故名。該胡同曾名南營房橫街,1975年更為此名。居民中滿族和八旗后裔居多。據傳,當時駐扎該營房的為清正白旗兵及眷屬,故房舍均為兩間一套,每五套為一院,排列整齊。房間窄小,俗稱“鴿子房”。辛亥革命后,此營房逐漸演變為民宅。1997年拆除,原址在朝陽區人民政府南院。

    夏家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中部;緸闁|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東起芳草地西街,西至神路街。中與椿樹大院、日壇北巷相交。長230米,寬1米。為水泥方磚路面的人行通道。成路于元代。原為東岳廟廟產,佃戶夏姓居多,成路后以姓氏命名。50年代初因附近輔華礦藥廠發生爆炸事故,大部分房屋受損,后幾度翻修,仍破舊簡陋。1998年拆除,原址上建天福園社區。

    建外南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建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建國門外大街,南至通惠河。與西鄰的建國門南大街平行。長620米,寬3.5米。原為土路,1969年改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國初。因地處原護城河與通惠河匯合處的低洼地,雨后積水,道路泥濘,且胡同呈扁長形,故曾名鴨子嘴。1954年更名為建外四條。因居建國門外南側,1965年定此名。兩側為平房民宅。胡同內駐有北京內燃機附件三廠、市皮件三廠(其前身始為幾戶外地移民在此開的一爿制做琴弦的手工作坊)、華通防腐材料廠、市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東單冷飲廠等企事業單位及糧油、副食、蔬菜等商店。1989年從北段開始拆除,興建天平得園大酒店、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樓等。
    月河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建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南部。大至呈南北走向,胡同三處拐彎,道路彎曲。北端西口接建外南胡同,南止通惠河。中與建國里三巷相交。長440米,寬2米。原為土路,50年代為煤砟路,6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與人行通道。據《宸垣識略》載:“月河寺在朝陽關南,苜蓿園之西,古名寶藏寺……”。據考,明、清時通惠河漕運興盛,此地車水馬龍,來往商旅甚眾,故該寺香火興旺,寺產甚巨。該胡同以寺得名。隨通惠河漕運衰落,月河寺早已不復存在,但月河名沿用至今。兩側為平房民宅。曾駐有潮河木器家具廠供銷科、順河保溫材料廠供銷部、東便門旅館、飯店、副食店等單位。居民庭院種有零星的柿、棗樹,與建國里三巷相交處建有一塊36平方米的綠地,F在北段原址上建5座居民樓——月河胡同1至5號,形成居民小區,南段正在蓋樓。
    磚廠胡同
    位于區域西部、建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南部。東西走向,西段稍向北偏,略有下坡。東起永安里,西至建國里二巷。東段北側與建華南路及建外頭、二道街相通;西段南側與磚廠南巷相連。長470米,寬3—4米。原為土路,6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國初。西段曾名小藍靛(甸)廠,東段曾名靈通觀。50年代初定為此名。90年代初除西端有一幢鐵路職工宿舍樓外,兩側均為平房民宅,F在路北西端是建國公寓,中部有北方中學,東端是居民樓。居民庭院植有棗、香椿、石榴樹。2003年路南全部拆除,現在是大空場。
    二、 朝陽區易名的胡同

    太平北巷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北部。東段和西段為東西走向,中段為南北走向。東起吉市口胡同與吉市口三條相接,西至朝陽門北大街。中與太平巷相交。長114米,寬2米。原為土路,70年代初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據傳因該胡同緊鄰護城河和菱角坑,有些居民以出售魚餌營生,故曾名香餌胡同。后因其居太平巷北側,民國期間易為此名。胡同兩側多為四合院式破舊平房,雖幾度翻建,仍簡陋擁擠。2003年拆除,現為空場。

    西草園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北部。東起工人體育場南路南段與東草園相鄰,西與東岳廟接壤,南以朝陽門外大街為界,北與元老下四條毗連。占地7000平方米。居住區內有派生地名西草園胡同。先東西走向,后折轉為南北走向。東起工人體育場南路南段,橫穿居住區中部,拐直角彎,沿居住區西側,南至朝陽門外大街。長200米,寬4米。50年代成路時為土路,70年代北段筑瀝青路面,南段為水泥方磚路面。明宣德十年(1435年),在東岳廟東側曠地設置花園草場,為皇城內御馬圈貯存草料,故又名草廠。1965年地名普查時為與東鄰的東草園相對應,更為此名。清末始住居民,逐漸形成平房居住區。平房沿東岳廟東側,坐北朝南,排列整齊。1967年建三層簡易樓3幢,簡易樓為磚瓦、木架、起脊式結構,沿工人體育場南路南段西側呈橫向一字排列。1986年建五層樓1幢、六層樓2幢。多層樓為磚混平頂結構,沿工人體育場南路北段西側,臨路縱向排列。樓區間有2米寬的瀝青道路與工人體育場南路相通。2003年拆除,現為空場。

    東草園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東北部。東起工人體育場東路與農豐里相鄰,西隔工人體育場南路與西草園交界,北始工人體育場南路與工人體育場相隔,南至朝陽門外大街與原區工人文化宮、陳經倫中學隔路相望。占地12.92萬平方米。居住區內有八條南北向的小巷(東草園南胡同、東草園一至七巷)和兩條東西向的小巷(東草園北巷、東草園胡同)等10個派生地名。草園來歷同西草園。1958年隨建工人體育場在此辟為居住區,時名幸福巷。1965年易名東草園胡同。為與西鄰的西草園相對應1975年定此名。清末民國初該地始住城市貧民。50年代始建的數十排平房和60年代所建的8幢三層簡易樓條件簡陋,無配套設施。1981年至1988年新建的2幢六層樓和3幢高層塔樓為磚混和內澆外掛式結構,配套設施完備。平房各排之間有2—3米寬的水泥方磚通道,樓區間為4米寬的瀝青道路。居住區內駐有朝外針織一廠、朝陽區描曬圖廠、體育場路中學、體育場路小學等單位。1993年后該地區陸續拆遷,原址上現有鉑宮、神路園大酒店、金麒大廈、農業銀行等,一些高樓還在建設中。

    盛管北巷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東西走向。東起朝外二條,西至朝外頭條。中與盛管胡同相交。北側與水門關胡同平行,南側與盛管南巷平行。長110米,寬約1米。70年代鋪裝水泥方磚路面。為人行通道。成路于清代。因胡同狹窄細長形似筆管,故曾名筆管胡同。50年代將其南段劃歸盛管胡同,因尚存部分居盛管胡同以北,并與盛管南巷相對應,遂更為此名。兩側為平房民宅。另有神洲、躍華、德元、民族四個個體戶開辦的旅館。1993年拆除,原址上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盛管南巷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東西走向。東起朝外二條與凈住胡同相接,西至朝外頭條。中與盛管胡同相交。北側與盛管北巷平行,南側與三豐胡同平行。長110米,寬4米。原為土路,7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國期間名盛管胡同。1977年因其居現盛管胡同以南,并與盛管北巷相對應,故名。兩側為破舊簡陋的民宅。1993年拆除,擴展為朝陽門南大街。

    朝外二條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朝陽門外大街,南至南下坡。中與水門關胡同、盛管北巷、盛管南巷、三豐胡同、三豐南巷、朝外二條東巷相交。東側與朝外三條、三豐南巷平行,西側與盛管胡同、秀水河胡同平行。長740米,寬4.5米。5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機動車、非機動車混行道。成路于清代。因胡同內原有觀音寺(早圮,遺址無存),故曾名觀音寺和觀音胡同。1977年更為此名。兩側平房居多,中段和南段建有幾幢企事業單位的樓房。該胡同曾為朝外街道辦事處駐地。兩側有市無線電元件十廠、燕都刺繡廠、北京市第一和第二律師事務所、電焊廠廠辦旅館以及個體戶經營的清真飯館、早點小吃店、理發店等。胡同北口、南口植有數十棵柳樹,居民庭院種有零星槐樹、棗樹。1993年拆除北段,改造擴寬為外交部南街。

    朝外四條
    位于區域和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胡同呈“丁”字形。東起景升西街,西至朝外三條,南至凈住胡同。東西長80米,南北長68米,寬2米。東西向為瀝青路面,南北向為水泥方磚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末。因朝陽門外大街南側有四條南北向胡同,自西向東依次編號,其為第四,故名。清末明國初,原為兩條胡同,東西向的稱細米胡同,南北向的稱黃廟(因胡同內原有一座喇嘛寺廟)。1966年合并為一條胡同,統稱此名。胡同兩側均為平房民宅。位于該條5號的黃廟,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建于清代。此廟座北朝南,三進院。前院山門三間,東西配房各兩間,正殿三間。二進院大殿三間,均為大式硬山筒瓦。三進院原有樓房五間,后改為新式平房,南中街二小分校占用。1995年拆除,原址上現為泛利大廈。

    椿樹大院
    位于區域西部、朝外街道辦事處轄域中部。東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東起廈家胡同,西至神路街。北側與天福巷平行。長180米,寬2米。60年代筑瀝青路面。為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成路于清代。此地元代屬東岳廟廟產,種有一棵大椿樹,原為幾戶農民在此耕種,向東岳廟納租。清末形成居住院落,以樹命名椿樹大院。民國期間與南鄰的碑樓胡同合并。該地民宅在50年代初輔華礦藥廠發生爆炸事故時受損最重,雖經翻修重建,仍破舊簡陋。1921年,日本人清水安三租用碑樓胡同8號一所民房作校舍,創辦崇貞平民女子工讀學校。此校為現陳經倫中學的發端。該地區為南營房改造拆遷范圍,于1998年拆除,改建為天福園社區。

    東大橋東里
    位于區域和呼家樓街道辦事處轄域西部。東起關東店南街,西至東大橋路,南與市第一清潔車輛廠、北京開關廠毗連,北隔朝陽門外大街與關東店相望。占地5.9萬平方米。曾名前、后鋸碗胡同。70年代在破舊平房的基礎上,先沿東大橋路東側和朝陽門外大街南側分批建起多層樓房,80年代建高層樓11幢。高層建筑面積占總建筑面積的51%,配套設施占總建筑面積的6.2%。1990年4月,將原關東店三、四、五巷劃歸該里,形成現規模。住宅區三面臨路,號三角形布局,俗稱東大橋三角地。因居東大橋路東側,1981年6月定此名。境內駐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區糧食局直屬營業部、區服裝公司、海燕服裝廠、東大橋殘疾人福利工廠、豐田汽車維修中心、東大橋城市信用合作社、北京平壤冷面館等單位。

    上一篇:紀曉嵐故居閱微草堂

    下一篇:那些消失北京胡同的舊名字

    更多關于 北京朝陽區有哪些胡同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