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古建筑 > 古鎮名村 > 錦溪古鎮

    錦溪古鎮

    來源:  瀏覽 1497

    錦溪古鎮舊稱陳墓,具有2500年歷史的古鎮,原有一溪,夾岸桃李紛披。晨霞夕輝,盡灑江面,滿溪躍金,燦爛若錦帶,所以得名錦溪。街巷依水,古橋聯袂,素有“36座橋,72只窯”的美譽。
    錦溪古鎮位于江蘇省昆山市西南隅,距古鎮周莊8公里。東臨淀山湖,西依澄湖,南靠五保湖,北有礬清湖、白蓮湖,“東迎薛淀金波遠,西接陳湖玉浪平”。
    錦溪,曾是南宋皇妃香消玉殞地。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病歿水葬于此,錦溪便改名陳墓,長達830年。1993年,恢復錦溪古名。
    錦溪古鎮遠在新石器時代,錦溪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史前文化;吳越春秋,當吳王闔閭命伍子胥在蘇州筑古城;輔助光武帝劉秀戰勝王莽的歷史名將“馬援”曾在此馴馬練兵;三國時期的輔吳大臣張昭,死后墓葬于斯;東晉安帝義熙年間的大畫家顧愷之,晚年又因不愿為官而長年隱居此間;志載,南宋建都臨安時,孝宗帝趙昚(shèn)攜寵妃陳妃途經此,因陳妃深愛錦溪美景,戀不忍離,后陳妃病逝,水葬于錦溪五保湖中,孝宗亦將錦溪改名陳墓長達840年.

    錦溪古鎮知名旅游景點
    陳妃水冢
        陳妃水冢在錦溪鎮南五保湖中。宋隆興元年(1163年),金兵入侵,孝宗攜眷南遷臨安,途中陳妃病歿,立水冢而葬。1992年重修。1997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清代《姑蘇志》云陳妃為宋光宗之妃,《昆縣志》云陳妃為宋孝宗之妃,而乾隆《陳墓鎮志》則認為:“合觀兩志,陳墓有道院,宋南渡時駐蹕焉,御書親題三字曰‘通神庵’。則孝宗實臨幸斯地,為孝宗之妃無疑!
       陳妃水葬后,宋孝宗下旨在五保湖畔構建了蓮池禪院,并命僧守之。錦溪因此更名為“陳墓”,有明代文徴明詩為證:
             誰見金鳧水底墳,空懷香玉閉佳人。                                
            君王情愛隨流水,贏得寒溪尚姓陳。
       “陳墓”之名沿用了將近800年。
     【蓮池禪院】
     【天水橋】
    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南北走向跨于油車港上,橋始建于明永樂五年(1407年),由郭子敬出資建造,清順治九年(1652年)重建,F存的天水橋是單孔拱橋,除橋拱為青石質地外,其余由花崗石構成。橋長17.2米、寬2.7米、凈跨6米、矢高3.1米。此處河道蜿蜒曲折,兩岸綠蔭如蓋,長橋如虹,拱橋如彎彎滿月,怡靜淡雅,如詩如畫。橋的東西兩側分別刻有兩聯:“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原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
    通神御院

    通神道院原名“天慶觀”,位于昆山市錦溪鎮南大街西首,南宋始建,元、明、清歷代曾擴建,今存東岳殿及山門,建筑面積200平方米。1991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通神道院原屬長洲縣地界,與昆山縣福城圩的蓮池禪院一溪相隔,南北遙峙。南宋時建有三清殿、通神庵。元時增建正山門,至明清時已有中岳殿、雷神殿、關帝殿、玉皇殿、文昌閣、斗姥閣等建筑,造型與規模均與蘇州“玄妙觀”相同。
     【普慶橋】
     【里和橋】
     【十眼橋】
     【文昌閣】
      文星閣位于昆山市錦溪鎮古蓮池畔。始建于明朝,為三層樓閣式建筑,磚木方形結構,飛檐翹角,高15.6米,總面積約200平方米。歷史上曾幾經修葺。1991年公布為昆山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文星閣俗名“文昌閣”,又稱“片云閣”,原在通神道院內,歷來供奉“文曲星”。乾隆癸亥年(1743)因風災大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移建至蓮池院,并立“重建文昌閣記”碑嵌于內墻。移建后的文昌閣,高15.6米,四面三層,登浮屠狀。閣前有石臺,上有石欄,東南堤埂種植楊柳,西有寶閣岑樓,并綴以琴堂、蓮舫、惜字會。內有兩幅唐代畫圣吳道子的人物畫像拓片。登閣遠眺,水天一色,帆影點點,白鷗翔集,可謂美景如畫。

     

    上一篇:云南和順古鎮

    下一篇:四川雅安上里古鎮

    更多關于 錦溪古鎮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