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古鎮保持了中國嶺南古鎮的原汁原味,福建邵武和平古鎮從唐朝走過來。地處邵南要沖,卻是邵武歷史上的第一古鎮,歷來是邵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福建邵武和平古鎮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當年入閩的三條古隘道之一——愁思嶺隘道就在古鎮境內,古道和古鎮,就像兩個相濡以沫又閱盡滄桑的老人一樣在冬日的暖陽里相互依偎的浪漫地老去。早在唐天成元年,和平即已形成街市,稱"舊市街"、"舊墟街"。想當年和平是邵武溝通閩西南和江西的交通樞紐,兼之此地特產豐富,故商賈云集,附近府縣和福州及江西等地均有大量客商前來進行茶葉、筍干、紙張、糧食等貿易。昔日"五天一墟"的繁榮景象當然無比壯觀,偏安一隅的和平小鎮便在這交易集市中平實耐久地生存著。"舊市街"歷時千余年長盛不衰,作為貿易集散地的青石古街區,也得以延續并保持至今。雖經時世變遷,青石小路已成為歷史的見證,安祥的橫貫在小鎮的南北。
高墻黛瓦馬頭檐,一座座布滿精美石刻的牌坊式門樓上鐫刻著大夫第、郎官第、和平書院的字樣,一條“歲進士巷”記述著從宋朝以來陸續從和平古鎮走出的133名進士,讓任何一個人走進這座外表普通的古鎮都不能小瞧。
和平古鎮不算大,城堡式布局,城墻石頭壘成,高不盈丈,布滿了青苔和蒿草,譙樓有兩座,每座三層,挑梁飛檐,氣韻非凡。一條青石板鋪就的舊市街貫穿南北,600米長的街道隨形就勢形成“九曲十三彎”,宛如一條騰空欲飛的青龍,古市街又聯通著四通八達的鵝卵石鋪成的小巷, “巷深苔蘚盛,天小白云稀”,每一條古巷都有一個名字,每個巷名都有一個由來。小巷曲曲折折,一拐彎就會有一座“大夫第”呈現在你面前,兩拐三拐就可以看見鎮外金黃的稻田,這里智慧的鄉民曾經創造了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農業耕作技術,這種標準的生態農業模式成就了古鎮百姓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 “禾坪”演變為和平,和平古鎮由此而來。建于五代的和平書院乃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黃峭晚年棄官歸隱后所創。創立之始,專供族中子弟就學,是因為"處此五季更移之際、惟戒諸子養韜晦光毋昧時而燥進"。和平書院從此開了宗族辦學的先河,于是邵南地區各族爭相效仿,宗族辦學自此相沿成俗。和平書院創辦后的數千年間,邵南地區文風熾盛,人文薈萃,俊賢輩出,F存的和平書院為清咸豐年間的建筑,青磚高院,大門兩側是精致的磚雕,雕飾內容豐富,現在陳舊書院雖然尚未修葺,但仍然能感受到書院昔日的規模,站在院子中央,耳邊似有朗朗的讀書聲傳來:"人之初,性本善……"
和平古鎮不但人杰地靈,還是物寶天華之地。勤勞的和平人民在長期的生產耕作中還保留著稻田養魚、田埂種豆的習俗,不但充分利用了土地,還產生了聞名遐邇的特產kk和平豆腐。因為田埂種豆的傳統,和平盛產優質黃豆,又因昔日繁華的集市,和平豆腐遠近聞名。和平豆腐制作據說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而獨特的制作工藝卻是世代相傳,許多人以此為生。和平的游漿豆腐最具特色,其味自然純正,鮮嫩可口,因而聞名遐邇。
福建邵武和平古鎮
來源: 瀏覽 1526 次
上一篇:安徽績溪龍川古村落
下一篇:中國孝德文化第一古鎮湖北丹陽古鎮
更多關于 福建邵武和平古鎮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門寺
- 中華第一木樓飛云樓
- 慈壽寺萬歷玲瓏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規模最大..
- 沈陽故宮古建筑
- 玉蟾宮
- 隆興寺
- 沈陽故宮
- 樊川興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樓
- 頤和園琉璃牌樓
- 國子監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樂宮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陰文廟
- 摩訶庵
- 清化寺
- 先農壇(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區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墻子路..
- 承德避暑山莊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晉中市介休源神廟
- 靈壽傅氏透雕古牌樓
- 明清時期古建筑木石結構牌坊..
- 張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時期
- 地跨豫陜鄂的古鎮荊紫關鎮
- 懸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瓏寶塔慈壽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國石牌坊之鄉
- 廣東潮州古建筑己略黃公祠
- 山西省忻州市五臺山佛教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