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是我國現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佛教古剎。
阿育王寺寺內藏有佛舍利。舍利殿為重檐歇山頂建筑,高15.3米。殿中設石雕舍利塔一座,內置七寶鑲嵌的塔亭,亭內置佛國珍品舍利寶塔。寺內還有不少珍貴碑刻,如唐大和七年(833年)范的書寫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北宋功軾寫的《宸奎閣碑記》、南宋張九成撰書的《妙喜泉銘》等。
阿育王寺在寧波鄞州區五鄉鎮寶幢育王山南麓,面對玉幾山,左界育王嶺,右為赤瑩山峽谷,三山擁處,古木參天,修竹蔽日。寺之東、西各有一塔,統稱“般若塔”,均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重建的仿木構磚塔。二塔與寺廟建筑群相互烘托,渾然一體,既毗連又參差,亦密集而疏散。西望古剎,寺在山坳之底,南而遠眺,俱在峰巒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岡蜿蜒,群陵起伏,稱之為“六殊勝八吉祥地”實非虛言。早在南宋時,就被朝廷列為“天下五山之第二”。寺外群峰聳立,寺內蒼松參天,一入其境,超塵脫俗之感油然而生。
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有高僧慧達求得舍利寶塔于會稽之四明山,遂于其地結廬守護,是為阿育王寺之創始。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始建茅庵塔亭。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年(425年)增創祠宇,梁武帝普通三年(522年)又命建殿堂房屋,賜額“阿育王寺”。阿育王寺自創始迄今,寺宇屢遭劫難,幾經興廢,F有殿堂、樓閣、軒院等建筑均為清以后陸續重建者。寺內建筑山門、阿耨達池、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藏經樓等,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次第升高,附屬建筑左右對稱配置。整個建筑規模寵大,結構古樸,樓閣軒敞,飛檐雕梁,是一座富有民族風格與山川形勝相和諧的建筑群。
阿育王是古印度一位以弘法著稱的國王,曾以武力統一除半島南端外的印度全境,建立強盛的孔雀王朝。后悔悟平生殺戮過多而皈依佛教,并在印度境內及周邊國家廣建瘞藏舍利的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