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長期展覽《開國大典》、《新中國誕生》等油畫藝術作品展覽,2016年繼續在國博一層一號中央大廳展覽這些藝術品。
《開國大典》油畫
董希文
國畫,227cm×398cm,1953年
靳尚誼,趙域(1972年復制);閻振鐸,葉武林(1979年修改)
1952年,中國革命博物館委托中央美術學院組織創作油畫《開國大典》。1953年,《人民日報》在頭版發表了37歲的董希文創作的油畫《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看了《開國大典》后說:“我們的畫,拿到國際間去,別人是比不過我們的,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民族形式!1954年和1972年,董希文受命先后去掉、修改了畫面中的高崗和劉少奇。1972年,在董希文指導下,靳尚誼、趙域復制了《開國大典》。1979年,本著實事求是、還歷史本來面目的原則,中國革命博物館征得上級同意,決定將《開國大典》恢復原貌。根據家屬意見,為保留原稿,委托靳尚誼在復制品上進行修改。靳尚誼因故未能修改,推薦閻振鐸、葉武林完成修改工作,在復制品上恢復了原作中的劉少奇和高崗。畫面中第一排領導人均為國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新中國誕生》油畫作品
唐勇力
國畫,480cm×1706cm,2012-2015年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6人為副主席,陳毅等56人為委員,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10月1日,首都30萬群眾齊聚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畫面中的人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全體63位委員。
孫中山和李大釗
吳作人
油畫,186cm×140cm,1959年
辛亥革命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和改良派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均以失敗告終,孫中山繼續尋找新的革命道路。1922年8月底,李大釗受中共中央委托,專程赴上海與孫中山會晤。在約一周的時間里,二人就實行國共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問題“暢談不倦,幾乎忘食”。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孫中山對國民黨進行改組。該作品表現了孫中山與李大釗在上海會面時的場景。
周恩來領導上海三次武裝起義
趙以雄 張自申
油畫,180cm×300cm,1978年
1926年秋至1927年春,為迎接北伐軍,中國共產黨發動和組織上海工人,連續舉行了三次武裝起義。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來等的直接指揮下,上海工人階級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經過30個小時戰斗占領上海,共殲敵5000余人,并繳獲大量武器彈藥。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是北伐戰爭時期工人運動發展的最高峰。該作品表現了周恩來在前線指揮起義的場景。
好得很
詹建俊
油畫,190cm×320cm,1975年
1927年1月4日至2月5日,時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的毛澤東到湖南湘潭、湘鄉、衡山、醴陵和長沙等縣考察農民運動,寫成兩萬余字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解決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問題的理論和政策,稱贊農民運動“好得很”。該作品描繪了毛澤東在考察農民運動期間,召集農民和農運工作者開調查會的場景。
送別
靳尚誼
油畫,134cm×245cm,1959年
由于王明等人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和敵人過于強大,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中失利,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據地,實行戰略轉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機關和中央紅軍(又稱紅一方面軍)8.6萬人撤離根據地,向西突圍轉移,開始長征。這幅作品描繪了根據地群眾依依送別紅軍的場景。
崢嶸歲月
林崗 龐壔
油畫,166cm×296cm,1979年
長征途中,紅軍翻越空氣稀薄、終年積雪的座座高山,跨過激流飛涌、奔騰呼嘯的條條江河,橫穿沼澤縱橫、荒無人煙的茫茫草原,沖出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在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中,紅軍始終發揚團結戰斗、互相幫助的優良傳統,贏得了長征的勝利。這幅作品表現了紅軍過草地時的英勇無畏、眾志成城。
東渡黃河
艾中信
油畫,160cm×332cm,1959年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后,國共兩黨達成將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等協議。8月底至9月底,八路軍除部分兵力留守陜甘寧邊區外,主力在朱德、彭德懷、任弼時、左權、鄧小平等率領下,先后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開辟華北敵后戰場,給日本侵略軍以沉重打擊。這幅作品描繪了八路軍準備渡過黃河時的場景。
太行鐵壁
王迎春 楊力舟
國畫,520cm×810cm,2015年
山西、河北、河南交界的太行山脈,縱深綿延在崇山峻嶺之中。該作品表現了抗日戰爭時期,朱德、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等領導八路軍在這里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發動、組織、武裝廣大太行山區軍民,投身到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經過八年抗戰,太行山區軍民用生命、鮮血和鋼鐵般的斗志,譜寫了中華兒女的英雄壯歌,凝鑄成堅不可摧的銅墻鐵壁。
奪取全國勝利——毛澤東和老帥們
尹戎生
油畫,180cm×282cm,1977年
解放戰爭時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全國性勝利的重要歷史階段。作為親密無間的戰友,毛澤東和老帥們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開始為籌建新中國進行思考和探索。這幅作品描繪了毛澤東和老帥們一起縱論人民解放戰爭形勢的場景。
進京趕考
陳承齊
油畫,280cm×490cm,2010年
在中國革命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形勢下,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啟程離開河北平山西柏坡,率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前往北平。毛澤東風趣地把進北平的行程比作“進京趕考”,并滿懷信心地說:“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這幅作品描繪了主席與群眾依依惜別的情景,詮釋了領袖與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系。
世紀智者
馮遠
國畫,560cm×410cm,2015年
該作品刻畫了百余年來160余位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做出杰出貢獻的世紀智者,其中既有中國的李大釗、嚴復、蔡元培、魯迅、郭沫若、錢學森、梅蘭芳、齊白石等,也有外國的馬克思、愛因斯坦、托爾斯泰、諾貝爾、愛迪生等。這些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如群星燦爛,照耀著人類前行的方向。
新中國成立以來,為配合國家博物館的陳列展覽,在中宣部和文化部的領導下,先后組織了四次革命歷史題材美術創作活動,領袖與人民為主題的美術作品大量涌現。其中董希文創作的《開國大典》、石魯創作的《轉戰陜北》、羅工柳創作的《地道戰》、艾中信創作的《東渡黃河》、葉淺予創作的《北平解放》、詹建俊創作的《狼牙山五壯士》、侯一民創作的《劉少奇和安源礦工》、靳尚誼創作的《毛澤東在十二月會議上》、林崗創作的《井岡山會師》等重要作品,在新中國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成為公眾熟知的時代經典。另一方面,我館通過展覽不斷收藏不同時期的優秀作品,如在1977年為紀念周恩來總理逝世一周年舉辦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中就收藏了黃胄創作的《鞠躬盡瘁為人民》、吳冠中創作的《重比泰山》等重要美術作品。
2011年3月,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完成重新開館之后,“歷史與藝術并重”作為新的發展定位。為此我們先后收藏了一批優秀美術作品,如陳承齊創作的《進京趕考》、李自健創作的《南京大屠殺》、中國美術學院18位畫家創作的《時代領跑者》等。中央大廳是國家博物館的中心展廳,新館開館后在此廳舉辦了“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以此展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光輝歷程,展現領袖與人民的血肉關系。在四年多的展出中,得到廣大觀眾的好評。由于新館中央大廳尺度宏大,需有一定數量大尺幅的美術作品,才能與中央大廳相稱,才得以支撐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大館地位。因此,在三年前我館組織部分美術大家為中央大廳量身定制,創作了巨幅大型中國畫經典美術作品。這個以“領袖•人民——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為主題的展覽,是在過去的展陳基礎上作了進一步調整,增加了巨幅畫作,如唐勇力創作的《新中國誕生》,王迎春、楊力舟創作的《太行鐵壁》,馮遠創作的《世紀智者》等新時期美術經典作品。
國家博物館真誠感謝那些在不同歷史時期為本館美術創作做出重要貢獻的藝術家們,他們為國奉獻的精神與他們精心創作的美術作品將永載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