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是天津博物館開館一百周年,天津博物館馬上要過100歲的生日了,對于博物館來說100年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中國博物館事業來說是個見證歷史的時刻。
天津博物館由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和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合并而成,而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則由天津市市立博物館和天津廣智館組建而來。
1921年和1923年,天津社會教育辦事處主持人林墨青兩赴濟南廣智院考察學習;亟蚝,林墨青與嚴修、趙元禮、陶孟和等人商議,決定仿照濟南廣智院在天津創建社會教育廣智館,館址設在天津社會教育辦事處內(今紅橋區大豐路西北角回民小學東側)。
1925年1月,天津社會教育廣智館董事會正式成立,嚴修為董事長。董事會任命林墨青為館長,李金藻為副館長。該館宗旨為“依照社會教育實施方案,以廣開民智”,其經費由市政府按月撥給。天津社會教育廣智館從此開館。
該館設總務部、征集調查部、陳列部、技術部、編輯部、圖書部。共有5個陳列室:第一陳列室主要陳列自然現象類和動物類;第二陳列室主要陳列名人字畫及藝術作品;第三陳列室主要陳列物理實驗之器具;第四陳列室主要陳列各種各樣的泥塑作品;第五陳列室為迎賓接待室。
1928年,該館更名為天津廣智館。
1933年,天津水西莊遺址保管委員會在該館內成立。該委員會是天津第一家文物保護機構。
1937年7月底,天津淪陷。該館在常務董事陸文郁、俞品三等人的大力幫助下勉力維持。1940年,偽教育局以停發經費相威脅,要求接管該館,由于諸董事均不贊同而未得逞。為了報復,偽教育局停發了該館的經費,該館則以過去之贏利獨力支撐,毫不退卻。不久,日本憲兵隊突然通知館方,要征用該館前院作為“日本憲兵隊西頭分隊部”,限三天將前院騰清。館方只得連夜雇人將所有展柜、展品及家具遷至后院。一個多月后日軍撤出,陸文郁想方設法將五個陳列室的展覽恢復起來,勉強撐持到日本投降。
日本投降后,天津物價飛漲,撥付的經費根本不夠。該館采用出租房屋、義賣字畫等措施籌集資金,繼續堅持開放。1948年年底,國民黨軍隊要求館方立即騰房以便存放軍需物品,而且不容分說,強行動手搬遷,該館只好關門停業。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5月1日,該館重新對外開放。后經董事會決議,將該館移交市人民政府。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天津市教育局接收了該館。
1950年11月,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將市教育局接收的博物館移交給市文化事業管理局(簡稱“市文化局”)的決定,該館改屬市文化局。市文化局決定將天津市市立博物館更名為天津市市立第一博物館(簡稱“一博”),該館更名為天津市市立第二博物館(簡稱“二博”)。
1952年6月,市文化局遵照文化部關于改造地方原有博物館的指示精神,開始籌劃將“一博”和“二博”合并事宜。同年10月初,“一博”和“二博”合并的工作基本就緒,隨即遷至新撥的館址——南開區二緯路——辦公。合并后的博物館即為天津市歷史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其收藏特色是中國歷代藝術品和近現代歷史文獻、地方史料并重,現有古代青銅器、陶瓷器、法書、繪畫、玉器、璽印、文房用具、甲骨、貨幣、郵票、敦煌遺書、竹木牙角器、地方民間工藝品及近現代歷史文獻等各類藏品近20萬件,圖書資料20萬冊。2007年底對外免費開放,2008年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天津博物館新館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區域內,于2008年開工建設,2012年落成并對外開放。新館地上五層,地下一層,層疊錯落;內部空間設計更融合了博物館穿越時空隧道、連接未來之窗的理念,新穎獨特。新館總投資8.3億元人民幣,總建筑面積64003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14000平方米,庫房面積11000平方米。新館特設2800平米的臨時交流展廳,除了基本陳列和館藏文物專題陳列外,可以不定期舉辦國內外大型臨時性特展;可容納近400人的國際報告廳,設施設備一流,能夠舉辦大型國際學術交流活動。新館的建成充分滿足了博物館陳列展覽、藏品管理、學術研究、文物保護與修復、社會教育等功能需求,是天津地區最大的集收藏、保護、研究、陳列、教育為一體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機構和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館開館一百周年
來源: 瀏覽 1643 次
更多關于 2018年6月1日天津博物館開館一百周年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