墜琴是山東呂劇、河南琴書樂隊中的主奏樂器,亦稱主弦,還用于某些曲藝音樂、歌舞音樂以及其他地方戲曲音樂中。南王鎮南仇村的華藝墜琴制作工藝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經傳承了四代以上。
華藝墜琴制作精良、規格從30厘米到140厘米6個規格,適合各種人群演奏的都有,音質優良,定音準確,與擂琴基本相同,模仿力更強。
華藝墜琴的結構同一般墜琴的結構一樣,主要分為琴桿、琴軸、弓子、琴筒和琴頭5大部分。其中,琴桿又叫擔子,琴軸也叫琴指,弓子分為弓桿、和弓毛兩部分,弓桿用竹子做成,弓毛用馬尾做成;琴筒又分為琴皮、琴碼、琴托三部分,琴皮用莽皮或薄桐木片制成,琴碼和琴托多用烏木、紅木制成。
華藝墜琴的制作工具有電刨子、車床、磨床、小型磨光機、挫、砂紙、鉆、鋸子、鑿子、模具(金圈)、鉗子、螺絲刀、電子調音器等。
華藝墜琴的制作工序分為制作琴桿、制筒、蒙皮、掛弦調音、做弓子、做琴把和做琴頭六個部分。制作琴桿:
制作琴桿首先要選木料,一般選用進口的烏木和紅木,進行烘干,直到木料中的水分小于2%,再進行粘接定型。粘接用的黏合劑,原先使用的是大鰾(用一種魚熬制的膠質)或水膠,現在基本上是用化學膠。制筒:原先用制琴筒的是雜木,先做成長方形以后再卷成圓筒,現在,用定制的含銅為62%的合金銅板卷成,用合金銅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發音清脆,并且有余音。卷成筒形以后再焊接、打磨成型。蒙皮:琴筒上蒙的皮,原先是采用熱帶雨林中蟒蛇的皮,現在,用優質桐木板代替了蟒蛇皮,但是這種桐木,最好是選用山東地區沙土地中生長的梧桐木。制作之前,將這種桐木削磨成厚度2毫米左右的薄板,在攝氏40度左右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取出來用特殊的黏合劑粘貼在琴筒上即可。粘貼好的琴筒,5天以后就可以和其他部件進行整裝。掛弦調音:在琴桿的兩端(琴頭和下面的底端)安裝上螺絲,在兩端螺絲之間安置兩根琴弦,原先是用自己制作的絲弦,將蠶絲用特殊的工藝制作而成,現在的弦分為銀弦和銅弦兩種, 銀弦發音柔和優美,銅弦韌度大,發音清脆有力。琴弦有兩根,即子弦和老弦,也叫外弦和里弦,子弦一般三股,清脆嘹亮,老弦一般六股,粗獷深沉,琴桿一般四度定弦,大體上分四個音區,多用“哆、發”定弦和“嗦、哆”定弦,但無明顯標志,根據弦的張力和演奏者的指法來調節曲調。原先是憑感覺來定音,現在為了演奏的需要以及與其他樂器配合,用校音器來定音,更加準確。做弓子:選用竹節稍長、直徑在1厘米左右、長度在90厘米左右的優質實芯竹(一般是半年生的新竹)作為弓桿,經過蒸煮以后,兩頭打彎定型,在一頭鉆孔,另一頭設置自動調節弓毛長短的螺絲(無螺絲也可以直接栓在上面),其次將60根左右的馬尾安裝在弓子上,馬尾的多少也可以按照墜琴的功能要求來定數量。做琴把:原先是選用同琴桿一樣的優質木料,在琴桿上打好孔,將制作好的琴把放入,F在是選用機械銅軸,可以調解琴弦的張力,更加精細和美觀。原先的木制琴把調解琴弦的曲調是粗調,用現在先進的銅軸可以進行微調。做琴頭:選用同琴桿一樣的木料,制作成各種樣式的琴頭,根據顧客的要求隨時變換圖案,目前主要有龍、鳳、如意、馬頭、魚等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
華藝墜琴的規格主要有6種,1號墜琴也就是最大的墜琴,長度在11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12厘米左右,這種墜琴聲音清脆婉轉,比較適合模仿女聲唱腔或尖脆的鳥叫,或其它優美的聲音。2號墜琴也叫小擂琴,長度在14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14厘米左右,這種墜琴聲音粗獷、深沉,比較適合模仿男聲唱腔,或粗獷的猛獸吼叫,如老虎、雄獅等,還可以模仿打擊樂器的演奏聲音。3號墜琴也叫專業琴,長度在92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10厘米左右(一般是10.4厘米),琴筒長度6.8厘米,適用于專業的藝術團體演奏。4號墜琴也叫高音琴,長度在70-8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9厘米左右,琴筒長度7厘米,發音清脆,適宜在陰雨天使用。5號墜琴也叫兒童墜琴,長度在50-8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8厘米左右),琴筒長度6-7厘米,適用于少年兒童演奏。6號墜琴屬于純工藝欣賞墜琴,長度在30-50厘米左右,琴筒直徑在5厘米左右,琴筒長度4厘米,一般只用于收藏,不用來演奏。
華藝墜琴制作工藝
來源: 瀏覽 2869 次
上一篇:山東淄博傳統手工藝南仇手工扎花
下一篇:河南傳統小吃洛陽水席
更多關于 華藝墜琴制作工藝 的信息
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