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藝術家 > 人物報道 > 南宋四家指的是哪四位畫家

    南宋四家指的是哪四位畫家

    www.www.54heroes.cn 2015/8/4 來源:

    南宋四家指的是南宋院體山水畫家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的合稱,亦稱“南宋四大家”,亦有“李劉馬夏”之稱。
    南宋四家馬遠
    馬遠在我國繪畫史上享有盛譽,與李唐,劉松年,夏圭并稱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畫成就最大,獨樹一幟,與夏圭齊名,時稱“馬夏”,成為繪畫史上富有獨創性的大畫家。
    馬遠字遙父,號欽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濟),生長在錢塘(今杭州)。他的生卒和詳細經歷,很難查考。他為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約1190-1224年)的畫院待詔。父世榮,伯父公顯,兄逵,都是畫院畫家。初師李唐,卻能獨闢蹊徑,自成一家,兼畫人物、花鳥,作人物有軒昂閒雅之氣。與同時的夏圭,號稱“馬夏”,他善作平視或仰視構圖。
    馬遠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一連五代都是畫院畫家。其曾祖馬賁善畫花禽、人物、佛像,形成“馬家” 風格之后,為北宋徽宗朝宣和畫院待詔。祖父馬興祖是高宗紹興年間的畫師,精于鑒別古代文物,工花鳥,亦擅畫人物。叔父馬公顯與其父馬世榮在人物、山水、花鳥畫上無一不工,紹興年間任職待詔,并獲“賜金帶”。其兄馬逵也長于山水、人物,尤工花鳥畫,造詣頗深。其子馬麟工人物畫、山水、花卉,曾為畫院祗侯。
    馬遠出身于繪畫世家,家學淵源,自幼受藝術的薰陶,繼承家學并吸收李唐畫法,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
    馬遠藝術風格:
    馬遠的藝術成就以山水畫最為突出。他師法李唐,多用水墨,筆法雄奇簡練。作畫特點是佈局簡妙,線條硬勁,或用“斧劈”,水墨蒼勁,意境深邃清遠,標志著南宋山水畫的時代特色。 在構圖上,馬遠一變五代、北宋以來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見大,只畫一角或半邊景物以 表現廣大空間。故人稱“馬一角”,品評者多以馬遠的畫為“殘山剩水”,讚譽他的獨特畫風。其風格特點表現在或峭蜂直上而 不見頂;或絕壁直下而不見腳,或近山參天,遠山則低,或四面全空,僅畫一垂釣孤舟,使畫面達到了強烈的空間感,突出近景的藝術效果,如現存的《寒江獨釣圖》,是馬遠構圖技巧最成功的范例之一:一葉遍舟飄浮江面,漁翁獨坐垂釣。除四周寥寥幾筆微波外, 全為空白;有力地襯托出江天空曠,寒意蕭條的氣象。 江、河、 湖、海真實生動地繪入紙上,實為世間之珍寶, 為歷代書畫鑒賞家所珍重。 馬遠的人物花鳥畫,大多與山水緊密結合,加強了主題的生動性,盡可能地省略細微未節,專注刻 畫人物及花的神態和人物的心理活動,具有詩一般的意境。如《觀梅圖》是馬遠人物花卉畫中,最富有感情色彩的一幅心理描繪 的杰作,畫幅不大,但內涵卻極為豐富。
    馬遠作品:
    記載中馬遠的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但流傳至今的已屈指可數。 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一些小幅真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收有三幅:《松下閑吟圖》、《倚松圖》和《雪屐觀梅圖》,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國畫作品流傳
    記載中馬遠的繪畫作品數量較多,但流傳至今的已屈指可數。重要作品有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幅作品《踏歌圖》、《水圖》、《梅石溪鳧圖》,及《寒山子像》、《孔丘像》、《石壁看遠圖》、《高閣聽秋圖》等一些小幅真品,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華燈侍宴圖》,美國納爾遜博物館收藏有《西遠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收有三幅:《松下閑吟圖》、《倚松圖》和《雪屐觀梅圖》,還有少量作品散落在世界其他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手中。
    “南宋四大家”之宋代杰出畫家:夏圭
    夏圭簡介:
    夏圭字禹玉,(生卒年不詳,活動于十二世紀下半葉至1230年前后),浙江錢塘人。略晚于馬遠,為南宋寧宗朝畫院待詔,賜金帶。工山水、人物。善用禿筆。筆意精密,奇怪突兀,氣韻頗高。與馬遠齊名,史稱“馬夏”!秷D繪寶鑒》評他:"院人中畫山水,自李唐以下無出其右者也。"為南宋四大家之一。
    寧宗趙擴朝(1194-1224)畫院待詔,初學人物,后攻山水,師承范寬、李唐,用禿筆帶水作大斧劈皴,人稱“拖泥帶水皴”或“帶水斧劈皴”,將水墨技法提高到“醞釀墨色,麗如傅染”,“淋漓蒼勁,墨氣襲人”的效果。樹葉有夾筆,樓閣不用界尺,景中人物點簇而成,神態生動。斧劈皴比李唐更活。構圖常取半邊,焦點集中,空間曠大,近景突出,遠景清淡,清曠俏麗,自具一格,人稱"夏半邊",后人認為此系南宋偏安寫照。
    明代王履贊曰:“粗而不流于俗,細而不流于媚;有清曠超凡之遠韻,無猥暗蒙塵之鄙格”。董其昌雖對“北宗”山水,頗懷偏見,卻對夏圭十分折服:“夏圭師李唐而更加簡率,如塑工之所謂減塑者!毕墓缫活惍嫹ǘ嗌偈苡蟹鸾潭U宗影響:“主張脫落實相,參悟自然”,趨向筆簡意遠,遺貌取神。寫雪景仍師法范寬。
    夏圭流傳作品:
    后人把他與馬遠并稱“馬夏”,合李唐、劉松年稱"南宋四家"。傳世作品有《溪山清遠圖》卷、《西湖柳艇圖》軸,均圖錄于《故宮名畫三百種》!哆b岑煙靄圖》,現藏故宮博物院。子森,字仲蔚,畫得家傳,具父規模。
    “南宋四大家”之宋代杰出畫家:劉松年
    劉松年簡介:
    劉松年(生卒年未詳),宋錢塘(今杭州)人。家居清波門,時人稱劉清波。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入為御前畫院學生。光宗紹熙年間(1190—1194)為畫院待詔,擅畫人物、山水。師承張敦禮,而名聲蓋師,被譽為畫院人中“絕品”。寧宗時(1195—1224)因進《耕織圖》,得到獎賞,賜予金帶。山水畫風格繼承董源、巨然,典雅、清麗,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與李唐、馬遠、夏珪合稱南宋四大山水畫家。作品題材廣泛,既有反映社會不平的,如《風雪運糧圖》;又有歌頌抗金將士的,如《中興四將圖》。傳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圖》、《西湖春曉圖》、《便橋見虜圖》、《醉僧圖》等。
    劉松年,南宋錢唐人,自孝宗朝進畫院,歷經畫院學生,至寧宗時方才受賜金帶(最高榮譽)。存世作品近九十幅,真偽參雜,大都以人物活動為主題。劉松年處于被喻為中國畫家天堂的歷史舞臺上,憑其秉賦的繪畫才能,及精湛的技巧,使作品充分體現了當代的動脈與心聲。
    劉松年生在一個羅漢信仰極度熱衷的時代,他所建立起來的羅漢畫風格正是南宋院畫的典范,作為一個禪僧人物的羅漢,在中國廣受歡迎,自然與羅漢本身性格的可塑性大有關系。劉松年的山水畫則是從李唐派演變而來,如四景山水圖、秋山行旅圖,除此之外,劉松年也以一些文人雅興之事為題,例如十八學士圖、唐五學士圖。
    有關劉松年畫作的品評,至明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明代畫壇四大家之一的唐寅更具體的點出,劉松年在繪畫史上的重要地位,認為劉松年為南宋畫院四大家之首清人的看法沿襲明代。事實上,我們與其說劉松年的畫風對后世的畫壇起過多大的影響,倒不如踏實地說,他的作品是南宋院畫最完美的體現。
    劉松年
    “南宋四大家”之宋代杰出畫家:李唐(約1050-1130)
    李唐(約1050-1130)簡介:
    李唐,南宋,約1083 -1163。字晞古,河陽(今河南孟縣)三城人。一作1070—1150,徽宗朝曾補入畫院,建炎(1127-1130)間太尉邵淵薦之,授成忠郎,畫院待詔,賜金帶。時年近八十。善畫山水人物,筆意不凡。其山水初學李思訓后加變化,愈覺清新。喜作長圖大幢,石用大斧劈皴,水不用魚鱗穀紋,有盤渦動盪之勢。高宗嘗題其長夏江寺卷云:“李唐可比唐李思訓!比宋锝^類李公麟。畫牛亦得戴嵩遺法。為南宋四大家之首。
    其畫法遠追李思訓,變小斧劈而創大斧劈,筆意不凡,使人產生一種“神驚目!钡耐䦃褐,開創出南宋山水畫的新畫風。他亦善畫人物,如《晉文公複國圖》、《采薇圖》等。到南宋后,為歌頌金戰士,畫《雪天運糧圖》等。又喜作長圖大章,危峰削壁,具千丈之勢。畫人物樓閣描繪工整。畫山水尤有奇趣。作品有《長江雪霽圖》、《獨釣歸莊圖》、《虎溪三笑圖》、《香山九老圖》、《高逸圖》、《萬壑松風圖》、《雪景》、《雪江圖》、《江上小景圖卷》等。
    《萬壑松風圖》說明:
    這一幅畫在主峰旁邊的遠山上,題有“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甲辰是宋宣和六年(西元 1124年),李唐已經步入高齡,儘管如此,畫中表現的山石仍然是雷霆萬鈞的陽剛力量。畫上的主峰佈置在畫幅中央,左右有高低參差的插云尖峰,岡巒、峭壁好像斧頭剛剛鑿過,對一片石質的山,表現出特別堅硬的感覺。
    山腰處多多白云,好像冉冉欲動,一方面把群山的前后層次感劃分出來,還使畫面有了疏密相間的效果,也使整個氣氛上有柔和調劑的一面,不會因為太密、太實而讓欣賞者有過分的壓迫感。
    山顛的叢樹,近樹的松林,有隱有現的石徑,加強了畫面幽深的情調。左方中景各有瀑布一線垂下,幾折而后轉成一灘溪澗,澗水穿石而過,如聞聲響,真是畫到有聲就是詩!
    李唐善山水、人物,兼工畫牛,筆意不凡,是一跨南北宋之變局性關鍵人物。
    李唐山水畫風,除沿襲北宋范寬之娶濃墨重筆外,又遠承唐李思訓之青綠重彩技法,兩相融揉,發展出以水墨為主青綠相輔的小青綠法,借復古以創新,師古又不泥古,此種綜合性的風格,可謂“雖變于古,而不遠于古,似去古詳而不弱于繁!笔估钐苾叭怀蔀橐淮髱。
    此圖畫法與《江山小景畫卷》最為接近。但構圖滿實,有一種威壓的力量欲突出畫面,用濃墨重色畫萬松深壑,高嶺飛泉,云霧巒章,山石作大斧劈皴,氣勢雄厚之極,墨色澀而不枯,厚重而又不失靈氣,山石虯勁豐實,筆意不凡,能曲折多變地勾劃出丘壑的變化,遠山空靈峻麗,似有升騰之意,石下小泉流水,似有汩汩之音,別有一番雄奇秀麗之境界,氣魄壯麗,云中山頂,四面峻厚。
    《萬壑松風圖》款識題于遠峰上一行:“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笨芍饔谝灰欢哪,其時李唐約七十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巖,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云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鬱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佈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后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后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
    李唐
    李唐是宋朝一個有名的畫家,開創了南宋一派的畫風,而且他也是一個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的畫家。
    他具體出生在哪一年,我們也不是太清楚了,大約在1066年。他從小便飽讀詩書,酷愛畫畫,37歲的時候就是個有名的畫家了,曾經有一位畢文簡公得到過一幅唐朝的名畫《邢和璞司房次律圖》,崇寧二年(1103年),畢文簡公的后人要把此圖複製為別本以藏,就去請當時年僅37歲左右的李唐臨摹,李唐完成了這一難度較大的工作。
    宋徽宗政和年(1111年—1118年)中,李唐48歲左右,赴開封參加當時皇家舉辦的圖畫院考試,那一次試題是《竹鎖橋邊賣酒家》,參加考試的人大多都在酒家上著工夫,惟李唐畫橋頭竹外掛一酒簾,深得“鎖”意。宋徽宗親自審閱試卷。從此,李唐就在皇家的畫院中學習和創作,成為一名專業畫家。李唐在畫院期間,曾經到過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趙構那里去過,趙構后來當了皇帝,當時居住在康邸。趙構愛畫,尤愛書法,李唐在康邸大約為趙構畫過畫,指點過書法。[藝術中國網 http://www.artcn.cn/]
    正當李唐在藝術道路上蓬勃發展的時候,北宋王朝遭到了滅頂之災。西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人攻陷了東京,擄走了徽、欽二帝,同時擄走了所有的宮廷畫家及其他技藝百工,連早已散落在民間的一些藝人也被千方百計地追回,然后押往北國。李唐當時正在畫院,他和成千上萬的宋朝諸色人物一起被押往北國。
    (1127年),惟一沒被擄走的徽宗第九子康五趙構在南京(河南商丘)登上皇帝位,是為宋高宗。于是金軍立即把攻擊的方向指向趙構,趙構開始了幾年逃難生活。已滅亡了的趙家王朝又繼續下來了。這時,很多人聞說趙構南渡事,紛紛從金營中逃回,李唐也冒死從北國逃出,長途跋涉,南渡尋投宋高宗。
    李唐南渡,經過了太行山,這里是梁興等人率領自發組織的抗金部隊的根據地。李唐在這里遭到了抗金部隊的盤查,其中有一位從建康(今南京)趕來參加抗金隊伍的英雄,名叫蕭照,也頗知書,又善畫,他發現李唐所背的行囊中,盡是些“粉奩畫筆”之類的東西,于是才知道這個人就是著名的畫家李唐。于是,蕭照便辭別了抗金隊伍跟隨李唐南渡,也隨李唐學習繪畫。
    大約是紹興初年(12世紀30年代初),李唐和蕭照趕到了臨安。此時趙構亦剛剛到臨安,才穩定下來,朝廷心于軍事,財政又特別緊張,一時無法恢復畫院。李唐只好在街頭賣畫為生。當時,李唐的畫銷路不好,因而他的生活日加貧困。紹興十六年之后(1146年),南宋朝廷開始富裕起來,于是恢復了書畫院,開始招募畫家。于是李唐複入畫院,為畫院待詔。這時李已經是八十歲左右的老畫家了。
    《采薇圖》就是李唐所畫的表達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作品。

    《采薇圖》畫的是伯夷和叔齊的故事。在商朝末期,有個小諸侯國叫孤竹國,國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伯夷,小兒子叫叔齊。老國王想把王位傳給叔齊。但當老國王死了之后,叔齊把王位讓給了老大伯夷。伯夷說:“父親讓你繼承王位,而不是我!庇谑遣木颓那牡仉x開了。叔齊不肯繼承王位,也走了。后來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了,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兩人聽說了以后卻恥于向周稱臣,并出于義憤而不食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中,採集野菜充饑。最后餓死在首陽山中。
    圖中正面坐著的當是伯夷,側面傾身而坐的當是叔齊。伯夷雙手抱膝,頭微側,正在靜聽叔齊的議論,他憂憤的面容略帶沉思。叔齊右手撐地以一只手支持斜傾的身體,左手揚起,伸出二指,似乎在與他的兄長談說武王伐紂是“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人物的關系、姿勢,都達到了傳神的效果。[藝術中國網 http://www.artcn.cn/]
    李唐畫這幅畫的是有他的目的的。時值國難當頭,他希望人們看到這幅后,以此為鑒,做一個有骨氣的宋朝人,打敗金人,恢復宋朝江山。
    除此以外,李唐還畫了一幅有名的人物畫,叫《晉文公複國圖》反映了同樣的思想感情。

    春秋時代晉國遇到了大難,公子重耳逃跑在外國,歷盡千辛萬苦,最后回到國內,當上了君主,即晉文公。他是一位賢明之君,領導晉國走向強盛,當時各國都推舉晉國為盟主,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上面我們講到的,宋高宗趙構因金人的入侵而逃亡在外,頗類重耳出逃。李唐畫這幅希望趙構能夠成為晉文公這樣的人物,領導宋朝走向強盛,打敗金人,恢復失去的故土。上面這幅畫只是局部,全畫共六段,此為第一段,講晉文公逃跑到當時的宋國受到宋國國君的歡迎,屋中左邊一個人應當是重耳,右邊一個人當是宋襄公。他們在商討“贈之以馬二十乘的事宜”。
    南宋四大家代表國畫作品
    馬遠《雪灘雙鷺圖》
    《踏歌圖》
    《梅石溪鳧圖》
    《雪屐觀梅圖》
    《萬壑松風圖》
    《補納圖》
    《水圖》
    《梅石溪鳧圖》
    《寒山子像》
    《孔丘像》
    《石壁看遠圖》

    上一篇:曹雪芹與藍靛廠

    下一篇:元四家是誰

    更多關于 南宋四家指的是哪四位畫家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