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在线观看视频,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国产第一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亚洲日韩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篆刻 > 業內動態 > 印章篆刻“黟山派”開宗大師黃士陵

    印章篆刻“黟山派”開宗大師黃士陵

    來源:樣子收藏網  瀏覽 2264

    黃士陵是“黟山派”開宗大師,是清末民初印章篆刻大家。(1849-1909)終年61歲。黃士陵字牧甫(一作穆甫),號倦叟,別號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先后又有蝸篆居、延清芬室等齋號。
    28歲左右黃士陵在南昌出版了《心經印譜》,這標志他印藝事業的正式起步。研究黃氏的學者當認為此階段是黃士陵篆刻藝術的摹擬期。
    光緒八年(1882),33歲的黃士陵從南昌移居到廣州。黃士陵才有機會在光緒十一年(1885)到十三年(1887)到北京國子監求學,在北京三年,黃士陵廣泛研求周金漢石,轉益多師,從中領悟“印中求印”的不足,而努力探索“印外求印”的途經,作品出現了新的意趣。黃士陵的篆刻藝術開始出現獨特的風格,這時“黟山派”篆刻藝術的雛形已經呈現。研究黃氏的學者認為此階段是黃士陵篆刻藝術的蛻變期。
    黃士陵在廣州停留了13年,經過長時期艱苦細致的探索,遍摹了古印和當時各名家印,終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也由此而成為名重嶺南的篆刻和書畫大師,其篆刻藝術對當時的嶺南篆刻發展起了很大影響,時人稱為“粵派”。研究黃氏的學者認為此階段是黃士陵篆刻藝術的創新期,徽州篆刻——黟山派也就是此時正式形成。

    “黟山派”篆刻藝術創始人黃士陵,治印最初受鄧石如和吳熙載影響,以后日漸成熟,逐漸脫開某家某派風的約束,從古璽和商周銅器文字里推陳出新,為篆藝繼承傳統開拓了一條全新的路徑。特別是他突破了籠罩藝壇多年的皖、浙兩大流派,創立了獨具一格的“黟山派”,在徽州篆刻低谷之時脫穎崛起,在徽州篆刻衰竭之際獨樹一幟,使徽州篆刻走向第三個高潮。
    在章法上,“黟山派”篆刻講究疏密、穿插,仿佛匠心獨運,又好似隨手拈來,密字清疏,意趣橫溢;大膽開拓篆刻取資范圍,彝鼎、權量、詔版、泉幣、鏡銘、古陶、磚瓦、石刻等,都被溶鑄到印章藝術中,使之作品不少帶有鼎彝、鏡銘等文字風味,看似平常,卻變化無窮。
    在刀法上,“黟山派”篆刻大巧若拙、歸真返樸,黃士陵改切刀為薄刃沖刀,完全遵照傳統,執刀極豎

    黃士陵畫作(27張),無異筆正,每作一畫都輕行取勢,猛辣剛健、洗練沉厚,每一線條的起訖,一氣呵成,干脆利落,運刀氣韻和線條的美感都非常強烈。
    “黟山派”篆刻藝術還體現在印章邊款的鐫刻上,邊款獨具一格,以單刀擬六朝楷書款刻,沉厚而又棱厲,一如其書,或大或小,無不有筆有墨,大者每見沉雄,小者時露秀雅。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小蓬萊閣金石目

    更多關于 印章篆刻“黟山派”開宗大師黃士陵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