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是晉商故里,縱橫商界600年。山西晉中特色小吃有晉中油糕、油面、珍珠粥、平遙牛肉、榆次灌腸、剔尖、豆腐腦、元宵、平遙碗托以及我們在北京經常吃的貓耳朵就是晉中美食小吃。
貓耳朵
貓耳朵是一種在山西、陜西等地流行的漢族傳統面食。其并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制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面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貓耳朵歷史文化
貓耳朵是晉南(山西運城,臨汾),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面食。它吃著筋滑利口,制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面粉和澆頭,又加制作簡便,倍受群眾歡迎。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面、高粱面制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莜面、蕎面制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饦饦”。尤其因莜面制作柔軟,還能碾推成花紋、觸須等式樣,更使這種面食形象多彩多姿。貓耳朵起源于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晉語區,如山西省中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張家口等地,這種面食很常見,在當地被稱為“圪坨兒”。在關中也有類似制法的面食,稱作“麻食(馬齒)”。做法是用白面、蕎麥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塊,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撈出,澆上菜或鹵等食用。因形如貓耳,且由于晉語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澀難懂,因而也被稱為“貓耳朵”。在一些地區也有用莜麥制成,蒸熟后食用。莜面有獨特的風味,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餓。
貓耳朵做法
1.將小麥粉放在盆里。
2.和面的水里加少許的食鹽。
3.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成片狀。
4.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
5.用濕紗布蓋住面團,“醒”30分鐘。
6.切成條狀后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
7.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一顆向前推捻,一個貓耳朵就做成了。
8.貓耳朵用水煮熟,然后放入蔥姜蒜以及辣椒炒熟,跟炒面差不多。
晉中油面
晉中油面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昔陽吊爐小燒餅
昔陽吊爐小燒餅,俗稱燒餅,是昔陽傳統食品。產生于金元時期,迄今有八百余年歷史。當時,外族侵略,戰火紛起,人們為了逃避戰亂經常離鄉背井,一種好消化、易保存、便攜帶的食物——燒餅也就應時而生了。此后人們幾經改進...
甜蕎面涼粉
甜蕎面涼粉,在壽陽一帶常為食用,是夏季的風味涼面之一。
太谷熏鴿
太谷熏鴿是山西省太谷縣的漢族傳統名菜,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的熏鴿擺在餐桌上,令人垂涎。已有近100年的歷史,太古熏鴿始創于清代。此名產在舊時多為商家大賈招待國內外客商的,當時太谷城內西大街南門樓道巷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門外“三盛園”的熏鴿最負盛名。
太谷熏鴿做法
加工太谷熏鴿一般選用的是野鴿,將宰殺好的鴿子,在80度的開水里浸泡3分鐘,然后將鴿毛煺掉。從臀部開膛,將內臟取出,然后將鴿子在冷水中洗凈,切勿用熱水洗,用熱水清洗會影響鴿子的皮色。將洗凈的鴿子在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
在鹵制前,先將鴿子在沸水中氽透,然后將氽好的鴿子放入鹵鍋中,加放花椒、大料、大茴、砂仁、豆蔻、姜、蔥、鹽等佐料和藥料。煮沸后,用微火鹵煮。當鴿子鹵制到用筷子能扎透,就基本煮熟了。撈出后,將鴿子放入熏筒內,將楊柳木鋸末和柏木鋸末放火熏鍋內,再將熏鍋上火,待起煙時,上邊扣上砂鍋,熏至金紅色即成。
那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的熏鴿擺在餐桌上,的確令人垂涎。抿圪斗
抿圪斗又稱抿蟲曲蛐,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山西晉中一帶的主要面飯品種,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制作,還可用高粱面、細玉米面(須摻合適量的白面、豆面或淀粉面),吃時可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鹵。另外,配以調料做...
蘸糊糊
蘸糊糊是平遙人的一種粗糧吃法,主要用高粱面做,做法也很簡單,把面攪到水里,溫火慢慢熬,并且不停地攪,一直熬成糊糊狀,可以用筷子把面糊糊夾起來,糊糊就做好了。